通信行业的前景究竟怎样,最近听到不少通信行业的朋友想转行,原因和这位国内985小硕是一样的吗?你想转行吗,谈谈看法和原因。
  我是国内985小硕一枚,从08年开始从事4G LTE开发,亲身经历了整个LTE的起落,行业变迁,最后眼看着阿朗(阿尔卡特-朗讯),诺西(诺基亚-西门子)的陨落。在这个过程中,也眼见了无数行业小兵,中层,大佬之间的跌宕起伏。所以,对于5G是否有前途,这个话题,我相信自己是有发言权的。
  首先,让我们先回到08年,来看看当年产业升级的时候是怎么样的。那一年被称为LTE元年,那一年,设备商比如:华为,阿朗等开始大规模投入研发4G基站开发(手机芯片商大概是10,11年开始大规模投入)。
  
  那个时候,能感受到整个行业的士气高涨,大家对于4G抱有极大的期望,相信4G是一个行业大机遇(就像今天人们看5G一样)。时到今天回味起来,我们可以来看当时的天时地利:
  (1)设备商:以阿朗等为例,是坚定的4G推动者,因为高通垄断了3G 80%的利润,整个业界都期待4G可以重新洗牌,打破高通垄断。
  (2)4G当时同样是国家战略,因为TD失败了,而工信部十分渴望将TD的经验移植到tdd-LTE,让中国在世界上,通信行业中真正的拥有一席之地(现在看这是成功了的,虽然tdd和fdd相比也有很多缺点,但是远远的好过于TD)。另外,还有像中国移动这样的TD最大受害者,更是坚定的,不竭余力的4G推动者。
  (3)通过通信业十多年在中国的发展,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通信人才。
  然后我们来看今天的结果,4G开始挣钱应该是从15年才开始,而今天的赢家依然是高通和华为,阿朗、诺西、爱立信都是彻底的输家,中兴是赢是输自有评述。行业的确发生了小规模的洗牌,但是实际上还是强者愈强,整个行业大的趋(衰)势(落)并没有改变。
  而论及其中发展的个人,从概率上说,基本上还是,当年的小兵,现在还是小兵;当年的中层,现在还是中层;当年的大佬,现在还是大佬;所以,我们不得不说,IC/通信/制造业,实际上都是组织化非常完善的行业,先进去的人积累的行业优势,是后来进来的人很难打破的(这一点和互联网行业个人英雄辈出完全不同,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职业发展逻辑)。
  当然,我们不得不说,即使是当年的小兵,如果当初赌对了高通华为,当然日子还不错,但是其他厂商的员工就很惨了,微薄的薪水,普遍充斥的对整个行业的悲观态度(客观的说,通信行业的薪资待遇在全行业中只能算中等甚至偏下,如果是IC芯片公司,会稍微好些,整体年薪会比设备商高10万左右)。这是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繁荣完全无法比。
  回忆起我曾工作的世界排名十分靠前的美资芯片公司,我身边有无数极其有天赋的工程师(他们都毕业于中国第一流的名校,并且都是这些学校毕业生中的精英),但是他们也没有什么机会(小范围内可能会有勤奋机遇上的差异,但是也就是小兵和team leader, 至多junior manger的区别),IC/通信都是等级极其复杂的行业,其中70后几乎把控了全部的管理层位置,底层员工基本毫无机会。
  从业8年,我身边每年都有很多小伙伴转行。
  回到主题,5G是机会吗?对于从业的个人,我觉得很难说。
  首先厂商的内在动力不足,4G投入如此巨大,才刚刚挣钱,而且现在恐怕除了展讯这样有国家支持的厂商,还有哪家能和华为高通叫板?华为高通当然也会布局5G,但是明显对他们最有利的是维持现状。(编者注:所以想做5G最好去这些大公司)
  第二点是国家战略。应该说国家战略多了,国家战略并不代表市场,物联网叫了多少年了,一直到智能手机的出现才真正的让物联网成为可能,或许5G最终会成为一个机会,但是肯定不是当下。国家可以等,个人可以等吗?职场的黄金年龄就是那么几年。(编者注:确实有风险,如果想当年3G拍照一样各方撕扯多年迟迟不发牌照就会很惨)
  第三点,我看到的人才流失。对于已经在通信行业站好位置的人,可能是不会挪窝的。但是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几乎一遍倒的倾向于互联网,不管怎么说,这对于一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另外,我见到的,很多硬件/算法/嵌入式工程师,向小米生态链,大疆等公司转型。
  最后说一句,去年年底,面对展讯的pm和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的pm职位,我果断选择了后者。
    文/谢翔宁
来源:Silicon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