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程序员,除了代码你还能想到什么?大概可是高薪了。
  近几年,程序员工资一直居高不下。日前,一份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在网络流传,清单显示了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技术类岗位的年薪水平,动辄30万以上的出价。
  
  这份网络热传的校招薪水榜显示,包括谷歌中国、腾讯、大疆、海康、华为、网易游戏、阿里巴巴、滴滴、百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今年给校招生开出了30万以上的年薪。梳理显示,其中谷歌中国的人工智能岗位年薪最高,达56万元人民币;其次是微软的算法工程师岗位,年薪51万;随后是谷歌的算法工程师岗位年薪50万;排在第四、第五的是腾讯公司的基础应用研究(SSP)岗位和腾讯云后台研发工程师岗位,年薪分别是45万-50万、32.4万。
  从拿到这些企业offer的同学反馈来看,这份清单显示的年薪水平还是比较准确的。另外,今年互联网企业中研究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岗位比较火热,在他们看来,校招年薪25万人民币只是白菜价。
  
  互联网校招的行情究竟有多高?
  有来自第三方的数据信息显示,2016年腾讯对技术类研究生开出的工资是1.2万元×16~1.8万元×16,年薪最高可达28万;阿里对技术类人才的薪资为1.3万元×15~1.8万元×15;百度对开发类人才开出的待遇是1.3万元×14.6,不过百度2016年校招略有缩减。值得一提的是,搜狗、去哪儿以及O2O领域风头正劲的新美大等公司也直逼第一梯队,搜狗和美团都开出1.3万元×15~1.6万元×15的待遇。
  互联网企业的强势发展让他们在人才争夺战中开始脱颖而出,薪酬待遇逐步高于传统企业,“除了舒心的办公环境,互联网企业还开出了学生们无法拒绝的高额年薪”。上述行业人士分析指出,2016年校招来看,月薪基本在0.6万元~1.8万元。相较而言,包括地产等行业已不再像前两年的势头高企,给出的毕业生薪资大多中规中矩,月薪在0.5万元~1万元间浮动;自带光环的顶级财会事务所也已经多年没有大幅上调,薪资在0.85万元~1.3万元;通讯业最高年薪也不过10万元。
  程序员工资为什么这么高?
  

  • 工资是市场决定的,所以要分析供需——行业红海&就业机会。在所有职业当中,程序员是增长得最快的,自动化软件化趋势肯定会继续下去。程序员并不多,很多公司都是招不到程序员的状态。写程序的人不多,而到专业程度的有会减少一批。

  • 行业利润高,以前见过一个做高精尖领域的实业老板,公司在香港上市,他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总会有人问他,你公司的毛利为什么可以做到和互联网一样高?侧面反映出,IT行业的普遍利润可以和最高端的传统行业媲美。而利润高的地方,人力成本自然大。

  
  “高薪清单”并不具普遍性
  从前面的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来看,算法工程师岗位普遍吃香。而从热门领域来看,人工智能方向的薪水表现则堪称抢眼。据一家数据研究机构提供的报告信息显示,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相关岗位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基本都在1.25万元/月以上,毕业三年后人工智能岗位的技术人员,平均月薪在2.5万元以上,基本实现薪酬翻番。“作为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薪资水平、就业满意度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该领域薪酬溢价明显,目前已逐渐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最多金的岗位。
  “50万招人工智能开发岗,有可能,但类似几十万的薪水其实并不具有代表性。”知名人才招聘平台前程无忧的高级经理王剑接受采访时告诉北青报记者。真正掌握最为前沿的技术,比如清单中提到的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这样的顶尖技术人才从毕业生人群看也是人数不多的。
  而去年极客学院官网的报告显示,大数据工程师和后端开发工程师及移动开发工程师是薪酬榜的前三名。居于榜首是大数据工程师。运维工程师最悲催,在哪个城市都不好过,薪酬是平均薪酬的 3 分之二;测试工程师和游戏工程师薪酬表现也比较疲软。
  
  35岁问题同样让码农焦虑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变革,大龄恐惧症越来越多地在技术圈被人讨论。很多程序员在工作5-10年以后,都会开始思考5年、10年甚至更久以后的自己,会是怎样一种生活工作状态,以及是否会被时代抛弃。
  大到BAT,小到创业公司,喜欢年轻员工成了许多企业招人时的隐形规定之一。比如华为就明确规定员工45岁以后必须退休。阿里这几年也在追求团队年轻化,35岁以上的程序员申请P8以下的职位成功率很低。
  在100offer此次采访的企业中,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表示平时在招聘技术人才时,普通开发人员的年龄不得超过30岁,架构师年龄不得超过35岁。而许多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更是年轻人的天下,从CEO到CTO,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情况比比皆是。
  现在的互联网世界,似乎成了年轻人的天下。那么,那些工作10年以上,年过35岁的程序员都去哪儿了呢?
  大多数程序员的晋升路径并不复杂,无非以下几种:
  

  • 技术型: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架构师(技术专家)->技术总监->CTO
  • 管理型:工程师->项目组长->项目经理->项目总监->技术总监->CTO
  • 交叉型: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总监->CTO(此路线技术和管理交叉进行,每个阶段做的事情不固定)
  • 转行型:初级工程师->转行产品、设计、销售、运营等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成长路径没有这么一帆风顺。大多数程序员在工作3-5年,知识和技术吸收积累到一定阶段后,会开始考虑继续做技术还是转行,这取决于一个人在技术上的天赋有多高。
  
  如果选择继续从事技术,就要考虑是在技术上专精,还是走上管理岗位。虽然很多程序员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都会被公司推上管理岗,但是更加痴迷专注于技术的人,在做了一段时间管理后还是会选择回归纯技术领域,成为一名技术专家或者架构师,比如前端界的大神Winter。
  很多大龄程序员会在某一阶段迷失了方向:自己究竟喜欢技术还是擅长管理?只要这个问题没想清楚,就会长期陷入一种一人多职的状态,在高速进展的繁忙工作中理不清头绪,看不清未来。
  100offer咨询了一些企业HR的观点,其中有一条建议比较中肯:
  大龄程序员在选择工作时,首选要认清自己,再去选择环境和公司。
  比如先确定自己是属于比较有激情、活力、愿意终身学习新技术的那一类人;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脱离一线技术,想把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的那一类人。
  如果是第一种,可以选择一家快速成长的创业公司,将自己的技术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如果是第二种,就选择那些组织架构相对臃肿的大公司,这些公司盘子够大且没有太多坑需要踩,因此对年龄稍大且有丰富经验、能安于现状、踏实做事的人存在一定需求。
  很多时候,大龄程序员之所以会焦虑,主要还是两方面原因:一种是家庭生活难两全带来的抉择,另一种是对自身技术水平的不自信。而后者才是大多数大龄码农焦虑的源头。
  而那些对自己技术不自信的人可能多年都在从事着普通开发的岗位,既得不到职位的晋升也提不起学习新技术的兴致。如某互联网金融公司的HR所说,这一现象在面试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来。比如他们曾面试过的很多大龄码农,使用的框架和技术比较老旧,虽然他们对新技术也有所了解,却因为精力有限的原因没有落地执行,这种类型的程序员自然与高速发展的企业并不匹配。
  这个时代很残酷也相对公平,残酷的地方在于世界的变化之快容不得人有片刻懈怠,公平的地方在于:不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都要靠实力说话。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永远都是跑得比较慢甚至在原地徘徊的人,即所谓的工作十年却只有一年工作经验。
  年轻程序员的优势在于年轻和激情,大龄程序员的优势在于阅历和经验。所以,年轻程序员不要有跨越年龄阶段的焦虑,大龄程序员也不要觉得年轻人抢了自己的饭碗。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要解决和面临的问题,认清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栖身之地打怪升级,才是当务之急。
  最后,祝各位程序员朋友,1024节日快乐!

  今天加班吗?

  什么时候也整个硬件工程师节啊....哎
  综合:北京青年报,中新经纬,100offer,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