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入主夏普后,不同的企业文化冲突引发疑虑,而外界对夏普能否重建成功也都抱持观望。从夏普退休的液晶专家矢野耕三,特别提出他的观察与建议。
  鸿海集团收购日本夏普公司后,企业文化磨合,以及未来如何加速转亏为盈,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曾经在夏普与鸿海都工作过的日本液晶专家矢野耕三强调,鸿海是夏普重建的最好选择,但夏普要重建成功,最关键的还是夏普人要找回挑战的精神。
  在夏普工作40年退休的矢野耕三,1972年进夏普,曾参与夏普计算器和电视等液晶技术的开发和量产,并担任液晶生产技术开发本部长。从夏普退休后,2013年担任富士康日本技研社长,研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等,也被认为是夏普和鸿海之间的桥梁。
  唤醒挑战精神 当务之急
  鸿海收购夏普后,富士康日本技研解散,矢野耕三转任堺工厂顾问,日前刚退休。以下是这位日本液晶技术重量级人物对台日两大公司的观察,以及未来发展的建议。
  问:什么时候认识郭台铭的?
  答:1999到2003年间,我从夏普被派到广达计算机的时候,在工作场合见过他几次。一三年1月进鸿海前,接受郭台铭的面试。进鸿海以后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OLED。因为苹果会采用OLED,而郭台铭明确地说,他无论如何都要拿下供货商的门票。
  关于OLED面板,当时郭台铭也知道鸿海的技术根本还不到可以对苹果发言的水平。从样品的质量来看,他自己也承认落后三星电子和LG电子很多。即使如此,他订下明确的目标,就是当OLED成为显示器主角的时候,鸿海一定要占有一席之地。他一直认真思考,如何能够追上先行的三星、LG,这种明确的态度真的很棒。
  问:为什么夏普陷入了经营危机?
  答:夏普原本是有挑战新事物精神的企业,企业文化是准许年轻员工自由发言,也会采纳各种意见,我认为经营衰败的根本理由是挑战精神消失了。挑战精神消失的结果,导致决策速度缓慢,在关键的时间点无法迅速做决定,以至于在解决所有状况的决策都太晚。
  例如,我在夏普从事的最后一个任务,是把液晶工厂移到中国大陆。我们当时在评估要和当地哪一家企业合作,但是选择这个合作伙伴的速度不够迅速。最后夏普和南京熊猫合作,但是在这之前有好几个选项可供选择。在夏普不能迅速做出决定的情况下,中国方面也发生变化,于是这些选项都消失了。
  问:夏普员工对于进入鸿海旗下有什么看法?
  答:的确有员工因为对鸿海这家企业和夏普的前途有疑虑,因此辞职。郭台铭似乎想尽力留住他们,但我认为没必要去追走掉的人。
  夏普是曾经濒临破产边缘的企业,因鸿海出手相助,避免了破产危机,但是如果不彻底改变工作方法,还是会出现同样的危机。辞职的人如果是因为不想改变一直以来的工作方法而离开,公司追上去挽留他们,好像是在告诉他们「不改变也没关系」。
  夏普的确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我也认为「人」才是夏普的企业价值,但未来公司重建的成败关键,也要看员工是否认知到「经营危机不只是经营者的问题,也是自己的问题。」
  问:鸿海想留住员工吗?
  答:今年春天相关讯息盛传时,郭台铭就指示我:「我希望你想想看,要如何留住夏普员工的心。」日本人似乎认为郭台铭是无情的人,裁员不手软,不过实情并非如此,尤其关于夏普,他比任何人都高估员工的价值。
  年轻人加油 别只靠郭董
  我曾是夏普的员工,所以之前在鸿海,我自认比任何人都了解夏普。我当时认为鸿海若要收购,适当的金额是1,000亿日圆左右,证券和产业分析师的评价更低,多半认为产业价值是零。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郭台铭提出他认为适当的金额,大约3000亿至4000亿日圆。他应该是认为如果什么都不做就要请到夏普这些人才,需要花这么多钱。
  对像我这种深爱夏普的人来说,这也是难以想象的金额,郭台铭和我及分析师,是用完全不同的次元在评估夏普这家企业的价值。当时我真的很高兴。
  问:对夏普和鸿海未来发展的建议?
  答:首先对夏普,我希望它找回挑战的精神。过去因为经营的因素,员工即使想振作也没用,但是接受鸿海并购后,状况已经改观,他们会得到挑战的机会。接下来不要再埋怨「经营者不好」、「公司不做决定」,我希望在夏普工作的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意愿和实力。
  至于鸿海,我希望它完成夏普的重建。从夏普经营不善之后,我一直相信由鸿海重建是最好的选择。在商业的世界,不可能凡事都一帆风顺,但我希望它尽力完成。还有一件事,就是和夏普一样,希望年轻人加油。现在鸿海的经营太倚赖郭台铭,这是鸿海最大的经营风险。郭台铭是极为罕见的经营者,不会再有人像他一样厉害,但因为这样就只听郭台铭的指示做事,这样不太好。
  出处:财讯双周刊第 513 期
作者:孙蓉萍、杉本柳子
(杉本柳子任职于《东洋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