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前,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相比“太久远想不起来”、“那时候还小懂什么啊”,可能“设想的都没实现,不愿意去回想”来得更实在也更扎心。
33.jpg
  那 20 年后呢?
  不问你想成为什么样,也不问你希望拥有什么,就问你敢不敢去认真思考、规划?
  愿不愿意冒着当众被打脸,或者让自己失望的风险去拼?
  既然要拼那又该怎么去拼?什么都在变的世界里,未来 20 年什么能不变?
  不太好答,这问题向来不太好答。
  20 年巨变,从“青歌赛”到“偶像练习生”
  如果站在 1998 年的街头,你能想到 20 年后的自己是现在的模样吗?1998 年,电视上还在播青歌赛,6 年后的《超级女声》才刚点燃平民选秀的热情,20 年后,为 Pick 的小鲜肉投票则刷爆了朋友圈。
34.jpg
  如果有机会回到那个电视背景声永远是《还珠格格》的年代,你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嘱托?
  如果是我一定要告诉自己,BAT 的股票有空了解一下。
  事实上,给 20 年前的自己一句嘱托并不难。
  我们有太多“要是当初……就好了”的遗憾和“当时……真好啊”的怀念可以成为“请回答 1998”的素材,比如“先下手为强,赶紧买套房(单押 x1)”,又比如“高中的那个打篮球的男孩子,一定不要错过”。
  站在当下的时间点上,去点醒过去的自己,这波“开金手指”的操作很简单。
  而站在当下的时间点上去想 20 年后的自己,显然不太容易。毕竟未来 100% 靠想象。如果说“请回答 1998”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成长的作品,“触摸 2038”99.99% 是一部科幻剧,要写出合适的剧本,总比“开金手指”要难上许多。
  所以,我们懒得想“20 年后”的问题。
  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很简单,可知道自己要什么却很难
  在《生活大爆炸》最新的剧情里,生育完的 Bernadette 终于在自己看《小猪佩奇》的时候,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成为一个“和人聊天只说育儿”的人。
35.jpg
  像 Bernadette 一样,我们的改变往往是从意识到自己不要什么开始的。这个时间线即使在 20 年后也同样适用,我能很快说出 20 年后不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却在选择自己想要的形象时犹豫。
  因为不要的肯定是错的;而要的,却未必是对的。
  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很简单,因为“不要”是我们基于当下的世界观做出的基本判断。比如 20 年后我不要变成一个仗势欺人的人,因为我不想变成被王卫这样的老板追责的对象;又比如 20 年后我不要变成只关注鸡毛蒜皮小事的碎碎念患者,因为从身边这样的人身上,我感受不到幸福。
  这些判断对于成年人来说并不难。
  而“20 年后”这个限定条件,让知道自己“要”什么很难。我可以回到 20 年前的 1998 告诉自己什么是对的,却没有人从 2038 年回来告诉我,未来哪只股票才值钱呐。今天就定好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难保不会后悔。
  所以,我们想这么远,有意义吗?
  马云与韩庚,“悔创阿里”和“误当偶像”
  在讨论 Yes or No 之前,不妨先从热搜里找两个后悔届的故事来看看。
  1995 年,马云想辞职去做 Internet 的时候,邀请了 24 个朋友一起讨论,只有一个人投了赞成票。不过第二天,他还是辞职了。现在的故事你知道的,马云在 2016 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言,表示创立阿里巴巴是自己人生最大的错误:
“我觉得自己每天忙得跟总统一样,但却没有总统那样的实质权力。”
36.jpg
  2003 年,韩庚前往韩国 SM 公司当练习生,他在访谈节目里说“安七炫是我的偶像,因为喜欢H.O.T 才参加选秀”。现在的故事你也知道的,在他的偶像H.O.T 重聚在 2018 年时,他在《圆桌派》第三季第十七集里说,
“真的不感兴趣(做偶像),真是凑了巧了,他们把我选上了。”
“你说我 30 岁,还是在组合里蹦蹦跳跳吗。”
37.jpg
  一个是“悔创阿里杰克马”,一个是“误当偶像韩老板”,听上去他们都挺后悔当初的决定,但不同的是,一个是逗人一乐的段子,一个是转发上万的争议,区别在哪?
  高晓松老师说,“选一条路,一以贯之。”
  虽然马云挺后悔的,但 1995 年,“根本不明白将来会怎么样”的他就认为“我坚信,我相信互联网将会对人类社会有很大的贡献”,现在的阿里一系列服务也仍然在践行这一点。
  韩老板的态度就很变幻,在韩国的时候崇拜的是爱豆,想回国了就爱上了演员;不想在 30 岁蹦蹦跳跳,工作的时候又做回了偶像。
  前者的世界观比较稳定,后者的世界观比较双标,这就是区别。我们没有资格去评价韩老板的个人选择,只不过坚定听上去总比反复要褒义一点。
  回答“20 年后想成为怎样的自己”这道题的意义,就是去发现那个让你“褒义一点儿”的答案,你总要为自己先选一条路。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变成马云,不是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互联网造福人类”那个级别。
  既然开不了金手指,也不会写科幻小说,那至少要做个思路清晰的编剧,毕竟人生是最接受不了烂尾的作品。
  就像马云说的:“你想干什么,不是因为别人在干什么,而是你自己到底想干什么。”世界的确在变,但坚定自己是连接现在和未来的通途。
  “20 年后的我”并不是一个仰望星空的幻想,而是一条脚踏实地的路。
  用一个词形容 20 年后的自己,你希望是______。
  作者:Holly
     来源:微信公众号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