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7年,自动驾驶的风头可谓是高居不下,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有许多企业在做这方面的研发工作。而自动驾驶距离我们也是越来越近,从多年的以前的电视银屏,走向现实生活,小E深切的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好处。可接下来,小E要给大家安利的这一项技术绝对会让你大吃一惊。
    本届CES消费电子展上,日产汽车换了一种新的思路,开发出了一套——脑控车(B2V)技术!感觉人类真是太强大了。原谅小E脑子不够用,连想都想不到会真有这种大牛的科技,脑控汽车突然就出现在你眼前了。果然是头脑生锈限制了小E的想象。就是不知道这脑控车是虚有其名还是确有其车。
611.jpg
    脑控车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脑部的思维来控制车辆,通过查找资料发现,两年多以前我们也体验过长城研发的类似技术。如今,日产也将这个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中杜撰的情节变成了现实。很可惜,在CES上小E没有见到搭载这一技术的实车,只能通过模拟机来体验一下。
    有些人可能看到“脑控车”这三个字就会认为这是将车辆的所有控制权都交给了驾驶员大脑,通过驾驶员的大脑就可以控制车辆完成整个行车过程。可实际上还是有差距的,“脑控车”对车辆行驶的影响仅仅是在脑部产生改变车辆当前行驶状态的脑电波后,提前做出操作,这样驾驶员在实际操作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跟据不完全统计,相比未搭载这项技术的车来说,提前量能够在0.2至0.5秒之间。
    0.2至0.5秒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常说一眨眼的功夫,是形容速度很快,眼睛眨一下,大约要0.12~0.2秒钟。那么脑控车技术能够给你提前两个眨眼时间。再来看一组数据,正常人的神经反应时间0.3-0.5S,可以这样理解为驾驶员接受到事故信号做出不同举措的时间,刚好与脑控车技术带来的提前量相吻合。我相信等到脑控车技术完善实装的那一天,驾驶事故绝对会少很多很多,要知道,车祸往往就在你眨眼间发生!
612.jpg
通过对脑电波的识别与随后驾驶员发生的行为进行监控,就能够看出预判所提前的时间。
    或许有人会说,仅仅通过脑电波对改变车辆当前的行驶状态拥有一定的提前量,却并不能实质上的拥有车辆的操控权,这样的功能是否太过鸡肋,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带着这样的疑问,小E找了负责这项技术的Gheorghe博士相关消息。
613.jpg
    博士本人非常乐衷于驾驶,可是在如今市面上自动驾驶却技术却是让车辆完全接管了驾驶权,这让热衷于开车的博士感觉到毫无乐趣可言。难道未来的出行除了在车上睡觉就是在看电视吗?脑控车技术为那些在未来需要驾驶乐趣的人们提供了便利,在这项技术的帮助下车辆能够对驾驶员的想法有着更迅速的反应,让驾驶过程更激动人心。
    此外,脑控车技术除了对驾驶行为进行预判外,还能根据脑部活动对车辆进行自适应的改变。例如氛围灯的颜色选择、空调系统的温度和风量等。这些在一些新兴车企的产品上需要通过语音告知人工智能“管家”来改变的参数,通过脑控车技术只需要脑中闪现一个想法便能实现。简直酷炫到没朋友!
614.jpg
    相比于对驾驶行为的预判,小E更青睐脑控车的自适应调整这项功能,毕竟在当代汽车内饰“大屏幕化”的驱使下,驾驶时能够不分心说话或操控触摸屏就能改变一些与驾驶无关的车辆设置,无疑对行车安全有很大的好处。
615.jpg
    无论如何这脑控车技术听上去很科幻,而CES上又是怎样操作的呢?首先驾驶者需要带上一个头盔,如上图。千万不要小看这些金属触点,当他们与佩戴者头皮接触后,才能完全收集到驾驶员脑中的想法。由于此项技术还未量产,所以在实际体验前工作人员会对志愿者进行试戴,看头部形状与头盔上的金属触点是否吻合。
    话说回来,不论是从外侧观察还是在实际体验中,你都不会感受到脑控车技术的存在,与我们日常在道路上实际驾驶感受相同,双眼目视前方,手握方向盘,驾驶车辆按照行车道路驾驶。可是从事后的数据分析来看,许多人的实际开始转向时间与脑中想法的出现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E觉得,目前来看虽然日产的脑控车技术还有待完善其功能,但至少对于未来的自动驾驶出行方案,他们给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只要脑子里想一想,车辆就能按照我的想法来执行,这听起来着实是一个不错的点子。不过我还是认为,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完全让车辆按照脑电波的想法去前进、后退和转向,让念头落实得更加彻底,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尝试和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