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究竟是一家怎么样的企业?最近它又站在风口浪尖上,大部分人是盲人摸象,对只看冰山一角。本篇文章将从财务、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先来梳理一下乐视最近这一周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1、乐视供应商讨债,涉及规模巨大(虽然事后否认了);
2、贾跃亭内部信承认,现阶段扩张过快,资金链紧张;
3、乐视股价连续多个阴跌;
4、乐视昨晚,传出顺风欠款(又辟谣了);
5、高管增持3亿股票,维稳股价;
  这一系列的信息,都表明乐视当下出现了资金链相当脆弱,有重大的商业信誉风险,很容易出现挤兑风波,直接猝死。
  想要了解乐视究竟是一家怎么样的公司,有必要先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乐视是不是一家庞氏骗局公司?
乐视究竟是否涉及洗钱?
乐视商业模型是什么?
目前乐视所面临的囚徒困境?
贾跃亭在面对这样的困境时,做出的抉择和依据是什么?
乐视类似的模式,是否有成功案例?
  问题一、乐视是不是一家庞氏骗局公司?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对庞氏有一个了解。
  庞氏骗局,最典型的就是麦道夫案,几个典型特征:
  
√、拆东墙补西墙
√、一直不停融资
√、新债偿还旧债
√、 不进行实际投资
  最后一个才是庞氏骗局的根本特征。通俗说: 只进行消耗和维持性活动,不进行生产性活动。因而崩盘是必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像麦道夫,能力超强,也就维持了20年。
  但乐视不一样,它有实际业务,比如视频、乐视体育、手机、电视等等,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规模快速扩张。乐视的造车,目前也是有一定进展,至少不是游侠那样的,发布会开的比乐视早,但连个影子都没有,好歹乐视目前有自己的实际车子,虽然没有量产。
  
  (新闻爆出:美国内华达州政府发出警示,乐视拖欠建厂工程款,正好也说明,乐视是实打实的搞投资建设去了)
  乐视和庞氏骗局没有半毛钱关系。
  问题二、乐视是否涉及洗钱?

  我的一位朋友,对于乐视是否涉及洗钱,提出了疑问:
  “我老师以前做政经的,他怀疑做汽车、去美国、去俄罗斯市场就是为了给高层洗钱。”
  这位朋友呢,他的出发点,就是很多人比较喜欢的一种看法—— 换美元资产,赶紧逃走。
  要回答是否涉及洗钱的问题,先来了解洗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洗钱,简单说: 把非法的钱,合法化。通过构建虚假业务,产生虚假现金收入,合法合理入账,最后转移到银行系统,成为合法的钱。
  
  举个例子:
  假如有一笔非法的巨款现金,你肯定不能直接存到银行。你是几万几百万,可能银行系统不会很在意。但如果你有几千万甚至数亿的现金直接存款,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反洗钱系统下,就会警觉。你必须有对应的实际业务解释你的现金交易,否则就会遭受调查,一调查往往问题就出来了。
  以大家熟悉的电影行业洗钱,你充当某个电影投资人,投资某部大片,参与分红。然后你和电影院商量好,你用非法的现金,去购买电影票,空放包场,现金变成影院收入,属于名义上合法票房收入。由于你(电影投资方)、制片方、影院有协议,合理费用化做账,最后这笔钱就变成了投资大片的分红收入。
  最终,将非法来源的巨款通过投资分红合法化了,也就是自己买自己票房。
  这是洗钱的整个思路。
  乐视呢,激进的进行投资、有点盲目的扩建工厂,虽然有些买地皮(有炒房的嫌隙),但那是基于业务本身合理需求,且不具备边际成本为零(多卖一张电影票,不发生支出)的客观条件,难以和洗钱沾上边。
  显然,说乐视参与了洗钱这种想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可能相对合理的猜测是: 乐视帮助某些人转移资产。
  但目前,乐视做的事情里,没有被爆出收购的资产实际是属于自己名下的(也就是左手倒右手)。况且,要转移资产,找一家投资机构就可以了,找乐视纯属费力不讨好。
  所以乐视既没有洗钱可能,也没有帮助某些人“ 换美元资产”的可能性。
  问题三、乐视的商业模型是什么?

  读到现在,你会问,乐视这TM也不是,那TM也不是,那它究竟是啥?
  知名媒体人魏武挥在前几天在其一篇名为《乐视究竟是不是骗局?》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困惑:
  “乐视存亡,老实讲一句,我以为,已经无法用商业逻辑去衡量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构建一下个情景小模型:
  商业人物:俊二
  时间:2000年初
  活动范围:ABC大学高校
  出现的商业公司:甲水果店、乙餐厅、丙超市、丁房地产公司
  传闻关系:俊二和ABC市市委书记可能存在一定亲戚关系
  故事情节:
  俊二目前在ABC大学经营着一家甲水果店,但面临激烈的竞争。由于俊二坚信规模经济,推出“凡是注册甲水果店APP的同学,都可以市场价格的六折优惠购买”活动。随后甲水果店学生用户规模扩展飞速,有发展到周边高校的趋势。
  
  由于水果售价接近成本,所以基本也就是不挣钱,水果店勉强盈亏平衡。但规模和用户发展迅猛,财报数据也好看,投资人和银行对这家水果店估值很高,也很认可。
  俊二很有野心,不满足于此,发现一个商机——以肉夹馍为主打特色餐厅。说干就干, 把甲水果店股权部分抵押出去,获得一笔资金,在学校投资装修了乙餐厅;但由于缺乏运营资金,他让出一部分股权进行融资,获得资金后,餐厅开始运营。
  
  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和高效运营,餐厅主推互联网订餐,并且宣布凡是用“甲水果店APP账号的同学,直接网上订餐,相比周边同等价位,可享受七折优惠”。
  于是又火了一把。 乙餐厅的财务数据、用户增速、规模,那是火箭般上升,虽然是亏损的,但资本市场非常认可这种“APP账号体系”。
  这种运营策略,自然对甲水果店是极大利好,投资人认为“ 甲水果店APP账户太活跃了,用户又多,发展又快,粘性又高”,估值着魔一般的上升。
  同时,对于乙餐厅这种新颖的商业模式,奉若珠宝,对其估值很高。(但没多少人想入股)
  随后呢,又以同样的财务手段,在学校周边,开个丙超市。
  也是类似互联网思维模式。学校周边的那些“友商”啊,“恨死他了”,因为又是那套“APP账号”系统,这次是 逆天的五折定价。
  ……
  甲水果店“APP账号”超级猛,估值继续疯狂。 俊二也把甲餐厅的股权抵押更多出去,换资金。
  虽然有人开始批评他了,“这些业务都是亏钱的”,但俊二表现丝毫不动摇。
  他还密切关注着政经新闻,从一些咨询中,嗅到“学校周边搞房地产超级有前途”。于是二话不说,进军房地产(2000年初期)。
  虽然手上没钱,但相信“ 只要战略眼光足够优秀,足够领先,那么资金会追着我走”,于是从政府那拍了一块地,要5000万的土地转让金。
  钱从哪儿来呢?从甲水果店套现抵押了更多钱,2000万元,先交给政府。
  原先这个时候,应该有投资人找他,“俊二哥,我也投资点。”
  没有像以往那样,大家觉得房地产行业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风险太高了。
  钱不够,政府要求缴纳的期限快到了,于是他把超市进货的资金,抽了1000万资金出来,用于支付前期房地产投资。
  
  还是不够,他又抽了一部分丙超市和乙餐厅的运营资金。
  结果悲剧了,还是没人敢投资丁公司。
  这个时候,那些早期给丙超市供货的供应商说:“俊二啊,我们货款,本来是一个月账期,现在都三个月,你还没还上。”
  危机就这么来了,一堆人催债,说俊二你欠我工资、欠我货款、欠我税费……同时,大家对于甲餐厅的估值,也随之下滑。
  俊二开始在媒体上,发表公开信说: 目前业务发展过快,我们将收缩战线。丁房地产公司“ 我们不再投资了”。
  由于很多人认为,俊二可能和ABC市市委书记是亲戚关系( 不能详细谈,你懂的),因而银行还没逼着把甲公司的股权抵押贷款提前偿还掉。
  相信诸位读完这个情景小模型,将情景中的甲乙丙丁一一对应乐视生态相关公司;同时,我们也来梳理一下情景模型结构图:
  
  注:俊二没能力让丁进行股权融资
  甲水果店不可抽走营运资金给丁【类似于乐视网(300104)不可被抽走资金,违法】
  我想,写到这里大家对乐视基本也就明白怎么一回事了。
  准确的讲:乐视目前的商业模式,是以乐视网为根基(虽然不稳,也不是现金奶牛),多元化扩张(每个项目基本都处于亏损阶段,但有一定业务前景)。
  生态公司资金来源于早期,来源于贾跃亭私人股权抵押或者变现,后期进行融资,但整体亏损越来越严重。
  甚至出现了为了投资项目,挪用生态子公司的营运资金, 采用短贷长投的手段:“短期(手机)营运资金”挪用于“长期项目——汽车研发”,拆东墙补西墙,资金链危机爆发。
  (虽然乐视前几天有篇专访稿子,贾跃亭否认了这一点。假如不抽走运营资金,那么乐视手机资金链根本不肯能断,生产和销售业务,本身就是一个循环。参考那个模型理解)
  其中风险,有多大,大家能感受到。整体坍塌,很可能只在弹指一挥间。
  问题四、乐视所面临的囚徒困境

  目前乐视扩张,很难停下脚步。面临着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境遇,我们来依次分析一下:
  √、继续扩张,疯狂融资。
  乐视生态继续一路飞奔,乐视网(300104)股价不会下滑,整个发展基石信用良好,如果一直能够融到资金,实现贾跃亭当初设想的“资金追随着优秀的战略”,则发展问题不大。但眼下暂时融不到资金,资金链险些爆掉(虽然现在还没有)。
  √、继续扩张,不怎么融资。
  没钱,目前也不挣钱,直接发展不起来。
  √、乐视不扩张,但进行融资。
  乐视估计很难融到钱,企业直接掉队。
  √、乐视不扩张,但也不怎么进行融资。
  乐视生态想象力大打折扣,增速下滑,估值模型就不再是高科技成长股,股价将会下跌,抵押出去换资金的股票,可能爆仓,进而贾跃亭个人信用崩溃。
  视频行业,本来就不挣钱,乐视网估值可想而知。其他生态项目,也没一个能单独挣钱或独立生存的,仍需要资金支持。乐视危机,可想而知。 (当然,也不排除贾跃亭妙手回春,力挽狂澜,企业转危为安)
  
  因而乐视面临囚徒困境的状态,无论做出何种策略,这都将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问题五、 贾跃亭的抉择

  明面层次商业逻辑分析:
  盘点一下目前的视频公司,Google的YouTube、爱奇艺、乐视、搜狐、腾讯视频,好像都没有很好的办法直接挣钱,做的好的也就是盈亏平。
  也就意味着乐视生态,最后发挥发动机功能的业务——不太可能是视频业务。
  
阿里发动机:淘宝、天猫;
蚂蚁发动机:支付宝;
腾讯发动机:QQ和微信;
百度发动机:搜索;
小米发动机:手机业务
  对于Google而言,YouTube类似于腾讯的QQ账号体系,成为账号通行证。我个人分析,贾跃亭应该很可能把乐视网当做通行证的思路,视频全球深耕这么多年,确实挣不了钱。(他不可能看不到这个趋势)
  从其他六块业务,发展出一块“核心发动机”。(只要一块,贾跃亭就成功了)
  大家想想,上面列举的那几家公司,它们的发动机业务,无一例外,都是cash cow(现金奶牛)或者直接导致cash cow的业务。
  现在贾跃亭做的抉择: 继续扩张,一直等到除视频外的六块业务中(或许还会扩张出其他业务),出现一块发动机业务。这就是乐视为什么一直要扩张的终极奥义。
  从商业逻辑,阳光面来看,就是这么一回事;
  阴暗面商业逻辑:
  另外一块阴面,就要从股东的逆向选择角度解释。先来科普一个概念:股东逆向选择。
  股东不经过债权人同意,投资于风险超高的项目。原因在于若计划侥幸成功,超额利润归股东独享;如果失败,亏损由债权人承担。
  说白了,回到乐视, 就是实际控制人贾跃亭,利用自己的身份,吸纳一大波中交股东和债权人资金,投资超额收益——超级风险项目。
  若获得成功,成就一个核心发动机业务,贾跃亭将有能力角逐马云、马化腾那样的江湖地位;
  如果失败,本来视频网站就不值钱,再说他已经套现那么多了,直接让上市公司欠他100亿无息负债,已经狠狠赚了。(若公司破产,中小股东的清偿权在债权人后)
  所以他横竖都是赚,但是破产后声誉基本就毁了,也得不到江湖地位,这肯定也不是贾跃亭想要的,本身过的也不一定如意。
  小结:

  从明面商业逻辑和暗面的股东逆向选择,贾跃亭都会一直扩张。即便现阶段停歇,后续也会扩张,直到出现核心发动机业务。
  但客观来说,贾跃亭肯定希望自己成功,他也是有抱负,追求商业(很少人会考虑逆向选择)成功的人成就欲望强,所以 他过的并没有那么轻松。
  梦想美的让人窒息,但真没那么好实现。
  类似乐视的成功案例
  这样案例,肯定是有的。埃隆·马斯克就是典型。
  这货先前创办了PayPal,后来卖给ebay,有了钱后(类似贾跃亭把乐视搞上市了,有了钱);后投资创办了Spacex太空探索公司、特斯拉,并创业初期,直接出资入股SolarCity电池公司,成为最大股东。(SolarCity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Lyndon Rive是Musk的表弟)
  在特斯拉成功前,他一直过的苦逼哈哈,遭受一堆人嘲笑,但后来特斯拉起来了。
  利用特斯拉当下的成就,Elon Musk使其成为核心发动机企业,把一局死棋救活了。但是Tesla、Spacex,SolarCity放在几年前,你信吗? 估计也没几人信。
  贾跃亭造电动车,我感觉就都在学他,但让人感觉,乐视学其形而忘其神。(以后有空在论述两者之间的差距)
  总结:

  乐视在当家人,头号赌王——贾跃亭的带领下, 捆绑着一大票赌徒似的投资人,开展超级高风险、超级高收益的创新投资活动。 很符合贾跃亭所说的:
  要么死亡,要么伟大。
  但当下,乐视遭遇了创业史上,最为严重的信用危机(由资金链紧张,接近崩溃导致的信用挤兑危机)。
  解决这个问题确实难度非常大,如何把整盘棋下活,资金不锻炼,才是最关键的。不管采取什么措施,以贾跃亭为核心,辛苦建立起来的信任,不能出现问题,否则,真的会崩盘。
  当然,也看到了乐视的调整。(上周末的贾跃亭内部公开信)
  至于乐视最后会怎么样,真的不好预测;如果度过这一关,以后继续扩张,但注意步伐,待以时日,或许有机会成功,找到核心发动机。但目前来看乐视真的很艰难。
  还是希望那美得让人窒息的梦想,早点实现吧,祝福贾跃亭!
  说几句题外话,我本人是极为佩服贾跃亭的资本运作水平,具体理由如下:
  
1、靠一个个PPT,就搞到大笔资金来发展,关键还不让它被刺破;
2、竭尽所能维持大家对他信任,而且呈现一个为公司夙兴夜寐的形象;
3、怎么那么多人,上了他的贼船,这能力不是一般强啊;
  也很欣赏他追求自己的想法,为之奋斗的努力精神。说实话,老老实实学学A股某些上市公司,根本不会有这么大压力,自己整天苦逼哈哈的,找一堆苦吃。
  还是那句话,要么平庸,要么死掉。
    文/秋源俊二
来源/砍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