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真空”,有些公司并未大力培养嵌入式C语言软件工程师,而是开始依赖具有Windows应用程序或者移动设备程序开发经验的人员来开发他们的实时嵌入式软件。这会导致另外一个较为致命的问题出现:这些开发人员大多只了解公司分配的任务所需的高层应用程序框架,对底层硬件却不够了解。
这样的公司并不在少数。因此微控制器制造商目前正在大力推动为开发人员提供高层的软件框架和工具,真正的硬件底层开发,则由制造商完成。这使得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甚至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更容易在更高层上编写软件,他们不必再担心底层的硬件了,因为相关的“轮子”已经“出厂自带”了。
显然,这样的嵌入式程序开发模式更加有利于一些嵌入式公司降低成本,加快产品上市时间。但是我们也可能发现,关心位、字节、寄存器的传统嵌入式C语言、汇编软件开发工程师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可能很快就会“灭绝”。
未来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将与传统的前辈们有着不一样的技能,他们也不再关心硬件底层,不再关心位、字节、寄存器,也不再关心任务的实时性,事实上,他们可能不再关心任何传统嵌入式程序员需要关心的东西。未来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可能只需要具备应用程序开发技能,知道如何调用一个 API 让硬件做事。
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 API 到底是怎样命令硬件做事的,所以他们也不具备实时调试硬件的技能甚至概念,无法深入到寄存器中。这些工程师,更像是远离硬件的 Windows 程序员。
未来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不具备底层硬件开发能力不一定就是百分之百的坏事,至少这样的开发模式允许一些缺乏关键技能的开发团队或者公司继续发展下去,这一点可以从移动设备领域看出。
了解底层硬件的传统嵌入式程序开发人员永远都不会被“淘汰”,否则谁能提供 API,让上层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调用,以控制硬件工作?
然而现实是,传统嵌入式程序开发人员被公司忽略了。很多高科技公司更加青睐机器视觉、机器学习和其他尖端研究领域的开发人员,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尖端人才往往不屑于驱动硬件这类“基础工作”。但是,如果没有程序员能够与硬件设备沟通,所谓的“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又怎样才能实现呢?
- 发表于: 2019-07-15
- 原文链接:http://news.51cto.com/art/201907/599600.htm
在一些简易的应用上,单片机还是有不可替代的应用.特别是对价格敏感的小家电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