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优势得天独厚,未来加强营商和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或将再次抓住发展的难得机遇。”9月5日,刚刚参加完一场学术会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还来不及休整,欣然接受了长江日报的专访。对于武汉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他充满了信心。
优势:带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作为方案编制的顾问,丁烈云在武汉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前,深度参与了相关方案的编制过程。
“人工智能最终要体现在带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上,方案获批说明武汉在国内的重要地位。”在丁烈云看来,试验区强调的是“落地”二字,武汉的优势主要在两个方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他说,在数字经济等新型产业领域,包括新基建在内,武汉“芯、屏、端、网”等产业发展迅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在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上,更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此外,中国光谷光电产业的延伸,都属于数字产业之一。“数字产业资源发展,成为了终端数字载体的产品优势。”
在产业数字化领域,武汉传统制造产业的升级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武汉一直都是我国制造业的基地,发展较好的航空航天、激光等产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要。今年疫情期间,火神山等的建设让世界见证了武汉奇迹,在大众不太熟知的武汉优势传统产业——建造业的优势已不亚于制造业。
“武汉作为设计之都,不是因为创意设计好,而是工程设计建造强。”丁烈云说,铁四院的高铁设计、中南设计院的工业设计、大桥局的桥梁设计等一年产值有数千亿元。在超高层建设上,位于武汉的中建三局一家企业营业收入就超过2700亿元,整个武汉建筑业产值过了万亿。
丁烈云介绍,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学校在国内数字建造研究领域有着领先的优势,从理论到实践上成熟度高。在数字地铁、博览中心、展览馆等建造上,都已将传统产业和人工智能结合进行了运用。“将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的升级,也就是数字经济得到了发展。”
新的业态、产业升级将到来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需要借助数字化,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找出规律,提供解决方案。丁烈云说:“人工智能不是空穴来风,没有数字化是实现不了的。如同一个婴儿,从出生开始学习,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学习,从而实现效率提升。”
丁烈云正在从事一项科研重大项目,主要领域为智能建造。他举例说,目前在建筑企业使用的造楼机、架桥机、推土机等,主要是由人来操控,效率和安全性一直得不到保障。而他正在研发的项目,将赋予机器“智慧”,将智能化的工厂搬进工地,“通过数据学习,以后直接由智能系统控制,实现建造的无人化操作,大大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目前,在我国地铁建造安全控制领域,由丁烈云团队研发的智能监测系统已运行十余年,将地铁建设的安全事故率降到了10个百分点以下,最低为零,比之以往降低了数倍,社会效益巨大。
在丁烈云看来,武汉近年来的发展迅猛,离不开20年前抓住了光电产业发展的机遇,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产生的新产业。
“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将会给武汉派生出更多新的业态。”疫情过后,国家提出在武汉建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提出建智能医院,无接触的传染病医院等理念,“怎么设计、建设、运营,相关产业的应用场景广泛,相关产业也将得到升级”。
丁烈云介绍,建造业大多属于第二产业,人工智能与产业结合后,将形成一种新的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体现在建造过程专业化的服务,如咨询业,人工智能使用运维过程中的服务,如居家养老服务,健康住宅、绿色建筑服务等,都可以用智能建筑去实现。
用营商环境聚集发展潜力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会产生一批新产业,武汉如何占据先机?
丁烈云认为,芯片、存储、大数据布局,肯定是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亮点。但是到底什么产业会冒出来,营商环境很重要。他说:“除了政府政策扶持外,让创业者能施展自己的才能环境,在竞争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很重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设创新基地等是改善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应争取把更多有关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创新要素布局在武汉。如国家级的创新基地建设——国家实验室、科技部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在市场化行为方面,吸引更多企业把创新基地也布局在武汉。让“中字头”的企业研发基地到武汉来,让创新要素跟市场接轨。
“只要布局在武汉,就有更多的人才冲着基地而来,形成事业留人的氛围,有了基地就会有更多优秀人才。”
在丁烈云看来,一个产业有了大师、顶尖人才外,创新要素还应该包括聚集更多的年轻人。他认为,青年时期是创新最活跃的时期,能承担的多,“年轻是最大的资源,积累经验,不断成长,更多的大学生、年轻人留汉创业,迸发出的活力是巨大的创新力量”。
“有了这些创新要素,能把人工智能、数字产业创新要素汇集起来,形成聚集效应。”丁烈云说。
转自:http://dy.163.com/article/FLRPPS1E0514TTK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