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常常是“背锅”的,因为很多部门的“纰漏”会暴露在采购环节;
采购常常是被“套路”的,因为想插手的人很多,但常常是幕后的。
  宫迅伟 / 推荐
  那一年 , 我在一家大型民企的N市分公司做采购主管。
  由于公司一直使用的ABC高端物料在国内的技术逐渐成熟,公司高层技术研讨会决定推进国产化。在此之前,这些物料以前一直从日本进口,成本很高。
  PS:由于物料有行业特定性,在本文使用代替名称ABC。
  ABC物料从日本购买的成本,1KG大约成本在1600元。
  如果从国内购买,市场价格在500元左右1KG。
  我把国内生产ABC物料的供应商全部收集起来,初步筛选后,有2家的规模和同行评价不错。
  于是让两家公司送样试用,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技术部门得出的结论是:
  部分产品改用国产料的使用期间,产品性能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参数稳定,可以更换。
  但还有一部分产品,试用期间参数不太稳定,暂时不能变更。生产技术H经理说等过一段时间稳定了再说。
  我们将能更换的产品发给客户进行评估,做4M变更,并告之客户:如4M变更成功,可以给客户降价。
  一段时间之后,客户评估结束,其中一家供应商的ABC物料产出品评价OK,可以切换,这就是说,公司有约一半产品在这个物料上面可以国产化了,我年度的降本目标也完成了一大截。
  很是高兴。
  成功行进切换,已是那年秋天。
  接下来的故事是这样的开始的:由于我们原来直接向日本采购这类物料,沟通成本比较高,由于没有量的优势,运输成本也高。
  那天生产技术H经理找到我说,他有个认识的供应商,上海的B公司,他们公司有很多的客户是我们的同行,这类物料都是由他们集中代理的,算起来,总成本比我们现在亲自向日本下单要降低8%~10%,让我找他们报价,可以换个渠道。反正产品是指定的供应商,指定的品牌,只是切换贸易公司,技术H经理也说服了总经理,手续不算复杂,很快就变更完成了。
  B公司的报价,不多不少,刚好比我们原来的价格降低了8%。
  我虽有疑虑,但想了想,反正日本这个品牌的产品,质量几乎是免检的。只要质量保证,就没有风险而且成本降低了,也好。还有很多产品没有切换成国产的,总量一年也能节约不少成本呢。
  但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了。
  大约几个月后,有一天,品质主管找到我,
  说:S主管,这个周末客户一连退了两批货,全都是产品上面有白点。
  经周末加班的品管和技术判断,是ABC材料高温加工后氧化了留下的的问题。
  这个产品生产几年了,都已经接近尾声,按客户预测,再过几个月就要终了。
  按道理说品质应该是非常稳定的了。
  我愣了一下,想起退货这家客户的产品使用的ABC物料,是原装进口的,这几年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品质问题。
  就连国产化后的其它产品,使用国产的ABC物料,也没有出现这样的品质问题。
  生产部的一个主管,一脸不悦的找到的就开始BB。
  “知道现在我们有多忙么? 现在要追加马上赶两个批的货出来,才能保证客户的量。你们就是下个订单,产品是进口的,还要出问题。就知道坐办公室爽,你们出身就是高贵呀”
  我TMD差点没气晕过去。
  不过,气归气,吵架骂人我也不擅长,瞪了他一眼忍下了。
  但我被他的话提示了。既然是进口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我和质量主管一起去了仓库现场,拿了最新到货的ABC物料,去现场找生产技术人员一起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由于这个产品是长期使用的,而且是密封灌装的产品。来料时只是从外观上面看,检验数量。
  外观实在看不出什么问题。
  后来,还是仓库的小杨,他说:S主管,我刚把以前的一个瓶子拿出来看,发现和现在的产品比较起来,标签的颜色要略淡一些。不过,不放在一起仔细对比,根本看不出来。连使用部门都没有发现。
  后来经过多方面的确认,初步判断为:这几个批次的产品可能不是日本的原产。
  我的采购员联系B公司,对方一口咬定就是原装进口的。
  并且还说:而且你们公司当时也验收了。
  现在过了这么久了,你们说我们的货不是原装进口,凭什么?
  就算是假货,你们还从日本也买过,还有从国内供应商买,谁知道是什么时候进来的假货?
  我无语了。
  为了保证客户的供应,我和我部门负责这个料的采购员一起,忙了好一阵子。
  我甚至直接跑到同行的公司去借料解燃眉之急,公司现有的这个物料库存不敢用了。
  我去找H经理,供应商是他介绍进来的,他应该帮忙去沟通。
  可是,没想到的是H经理竟然说:这个事情我们没有证据的,你说他们卖给我们假货,要有证据的,现在我们没有。就要按正常的流程,把剩下的几十万货款尽快支付给B公司。
  心里无比愤怒,我已经猜到了一切。
  只是我不能说,因为我没有证据。
  心里狠狠的骂道:付你妹,付款!!!等着吧。
  我去找财务,让他们冻结这个供应商的任何到期应付的货款。
  这次财务意外的,非常非常的配合我。
  她们热情的表达了支持我的承诺。
  一想起生产主管瞎BB骂我的情境,我就心塞,不甘心背这个锅,这个摊子也不是换回原来的采购渠道就能了事的。我不能允许这样的欺骗在我的职场中这样名目张胆的存在。
  我让B公司提供进口批次的资料。
  人家都有的,因为他们还有别的客户确实有这个需求。
  我带着“标签颜色不同”的产品,去找我们国产化推进成功在供货的供应商,让他们帮忙我们分析一下成份分解。
  这个供应商老总非常非常诚恳的对我说:
  S主管呀,算啦。你们公司的总经理,H经理,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事情,你也不要闹了。就算我帮你分析,出来的结果,成份肯定是一样的。这个证明不了你的批次是假货。剩下的料也不多了,你们盘点的时候处理一下就可以了。
  心里的怒火更加燃烧了起来!
  暗自决定,此事我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就算不要这工作了,也决不妥协。
  我联系到生产这个产品的日本本社,让他们帮忙做分析,我说把产品寄过去。本来日本本社已经同意了,但过了两天,我再去电话联系时,对方却说"这个做不了,帮不上我,真的很不好意思。"
  (我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供应商日本本社又反悔,不同意帮忙测试,这个帮助他们打假,他们应该高兴呀。后来想想,应该是两个原因:
  1、我闹得厉害了,如果国内知道他们的产品在中国有假货,反而影响他们的品牌。狡猾的小日本,应该可以猜到我们这边是怎么回事。
  2、就算测试了,成肯定是一样的,中日之间该产品的差异,估计只在配方份量的把握和加工工艺上面有极小的差别了。小日本要证明这批货是假货,就要拿出真的数据作为证据。这个数据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拿出来的。)
  我勒个去了,我要气出病来了。有关系好的同事提醒我, 你丫是不是脑子被门压了呀,真够执着的。
  最后,H经理找到我说,这个始终是个技术问题,现在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
  我找总经理,他也说,我知道你委屈,也知道你想什么。但你要找到证据,否则真的证明不了这几批次的货是假货。
  我很痛苦。
  又隔一段时间,H经理找到我说,B公司愿意将原来的货款打个7折,把他们的货款付了。
  啥啥啥?
  如果没有问题,为什么要打折,而且是7折?
  可能是我情商实在太低,就不同意,始终纠缠,B公司的销售也一直找我协商,我就觉得不可思议,就不同意,态度非常坚持。
  我知道:这几个批次的料,就是国产料,他们用了高仿包装, 把国产料用进口料的价格卖给了我们(那时我也很是不明白,为什么一样的材料,人家的价格是我们的3倍,后来我明白了,人家那是品牌价值)。
  现在发生了问题,如果他们承认,将要承担巨大的处罚,这就是一桩商业欺诈犯罪。更重要的是,在行业内名声也要受到巨大的影响。
  最后,这事又拖了几个月。
  不知道是不是我闹的太厉害,感觉整个公司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H经理没过多久,就离开了公司。
  而我,本为做好了让他们把我整出去的心理准备,但我却……完全没事。那年涨工资,在几个主管里面,我的涨幅是最大的。
  后来,总经理让我按以前H经理提的方式,把B公司的货款打了7折,付了。
  财务什么也没问,一看打折,总经理也指示了,就付了……(很多事情我没想明白)
  几年后,我离开了那家公司,自己创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以前的供应商,就是国产化成功的那个供应商Z总。
  他告诉我:当年我的判断是对的。
  就是像我想的那样,那几批货,来自他们公司,他当时也觉得奇怪,B公司是做进口料的贸易公司,为什么突然向他们公司买料了。
  后来我去找他,他当时就明白了。
  B公司就是拿了他们的料,用高仿的包装,按进口价卖给了我之前的公司。
  H经理负责国产料生产技术的试验,到后来他已经觉得品质可以过关了,只是没有告诉其它部门。而是导演了这一出好戏。
  我的一切判断都是的对的。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心里面仍然特别难过,有点想哭。
  Z总接着说:听说,他们几个人甚至商量过,用什么办法想你从公司挤出来,可是没有找到方法。他们找过总经理,说你的各种坏话。但总经理其实还是很欣赏你的,虽然H经理是他从以前公司带来的,但这件事情总经理应该不会参与。他心里应该对整件事情都很清楚,你们公司很多同事也是清楚的。
  只是,这件事情传出来,对总经理来说,后果也难以承担。
  对于其它人,没有证据,也不好说什么。
  另外,你们集团总部好像有人一直在背后帮你,你知道是谁吗?
  我不知道!谁?我使劲在想……认识集团总部的领导挺多,但都没有深交。
  谁呢?(我一直没有想出是谁,估计是关于此事的传闻引起了集团高层的关注)
  背后的很多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只是作为当事人我不知道。
  那时我还很年轻,很多人说我不懂人情世故,说我年少轻狂。
  只是,这样的事情放在今天,我恐怕也是一样的做法。
  本文作者:舍巴  
  来源:宫迅伟采购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