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你先把这份芯片规格书看懂了再说。
新人:@#¥%! 几百页、全是英文!我上一年英语课,都看不了这么多英语。。。
上学的时候,一篇阅读理解要看十分钟。当工程师的时候一个芯片规格书动辄几百上千页,一个电阻的规格书都有近10页,得看到猴年马月啊?
但是,硬件老司机都会告诉你,快的很!一会儿就看完一篇了!
规格书,架构都一样
硬件老司机之所以看规格书看的很快,那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规格书都是一样的架构。
- Introduction/Features:产品介绍,在规格书的最前面。
这里还有个重要的东西一定要看的:框图。看了框图就知道元器件内部有什么、外面有什么接口、大致上怎么工作起来的。。
- Pin definition:元器件引脚定义。
- Electrical specification:电气特性。
- Application information/Design Note:设计指南
(如下图的高通骁龙625芯片规格书,之所以只有不到100页,那是因为还有无数份额外的文档,来讲各部分的设计指南。早些年我们遇到过一颗“一篇规格书吃遍天下”的芯片,足足有三千多页!)
- Mechanical information:机械特性。其实就是元器件尺寸。
- Package、Storage、Assembly:包装、存储、贴片等
- 其他的:几乎不需要看了。
看规格书,先看目录
下图是一颗G-sensor+陀螺仪的传感器的完整目录,总计40页。可以看到架构和上面讲的高通的处理器差不多。
硬件新手对几百页的英文规格书天生畏惧,但其实一份规格书里需要立即看的内容也就10%左右。
所以拿到一份元器件规格书,应当先看目录,找到自己最需要去看的内容。
例如需要了解元器件属性,就先去看前面的描述部分。
需要画原理图,就去看原理图封装。
需要建PCB库,就需要去看结构部分。
需要确认设计方案,就要找到设计指南的项目部分。
需要看功耗,就去看电气特性。
总之就是对着目录去找内容。而不是通篇把规格书读一遍。
总结:先看描述、会找就行。
做硬件设计的“正统”方法:看完规格书、看完设计指南,吃透每个管脚的数据,然后再画图。这个路子适合几十号人做一个项目的大公司,风险最小,但是消耗的资源多。
还有个“偷懒”做法:照着参考电路画,需要改动的或者不理解的再去翻翻规格书,画完了给原厂评审一下。这个路子适合一个人或几个人做一个项目,风险也不大,只是感觉上不够高大上。
来源:燚智能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