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跨国公司美敦力的新款骨科机器人杀入中国市场,这可能动摇天智航的优势地位。骨科机器人被许多企业视作优质赛道,本土的竞争者如微创医疗等同样对骨科机器人市场虎视眈眈。
  新选手
  骨科机器人“赛道”来了新选手。
  在8月29日的智能脊柱外科与手术机器人技术峰会上,美敦力宣布其MAZOR X脊柱智能导航机器人正式上市。以收入规模计算,美敦力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骨科器械是其优势板块。
  在手术机器人出现之前,外科医生为准确地在脊柱骨中放置螺钉,需要大量借助现场拍摄的X光照片。这令医生和患者暴露在辐射之中。在医疗机器人时代,医生则可以借助操作台远离辐射。
  机器人也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骨科临床最大的痛点就是安全性。所有人都希望手术做下来是安全的,不要出问题。脊柱外科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比如做内置,方向不够准确的话会打到骨头之外,打到神经或者是血管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叶晓健教授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有了导航,有了机器人,问题相对而言‘迎刃而解’,但这仍是目前临床当中最关注的地方。”
  在中国的脊柱外科用机器人市场,天智航已经占据有利地位。据该公司的半年报称,天智航占据了国内的脊柱外科机器人市场主要份额。美敦力此前已有早期版本的骨科机器人进入中国市场,但销量有限,此次上市的产品是美敦力收购后推出的新款。
  美敦力这样的跨国企业进入市场,可能会削弱天智航的优势市场地位。与此同时,其他本土“选手”同样对骨科市场虎视眈眈。
  微创医疗是天智航不得不重视的一位潜在对手,前者拆分出来的手术机器人板块正在寻求独立上市。微创医疗机器人的骨科机器人目前已经完成了临床入组。在去年的九月份,微创医疗机器人宣布了30亿元的融资和股权转让事宜,当时该公司估值约225亿元。
  腔镜机器人和骨科机器人是医疗机器人发展最好的赛道。美国的上市公司直观外科所推出的达芬奇机器人目前垄断了国内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美敦力、史塞克和天智航等公司则在骨科机器人赛道均有相应产品。
  不同于直观外科专攻腔镜机器人,美敦力侧重骨科机器人,微创医疗雄心勃勃地试图同时抢占这两大赛道。它所开发的图迈机器人对标直观外科的达芬奇机器人,它所开发的鸿鹄机器人用于关节置换,对标天智航与史塞克的产品。
  共同的难题
  中国被手术机器人企业看作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中国接受脊柱手术的人群,绝对人数只有美国的1/10。但从中国总的人口基数来说是美国的4倍。”美敦力中国副总裁、神经外科和骨科集团总经理于婧对记者表示,“随着老龄化逐步加剧,社会对于骨科领域的关注,对于特定的骨科像脊柱创伤等疗法的关注,一定会不断地提高。临床需求也需要不断被满足。”
  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唾手可得。美敦力和天智航等骨科机器人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医生的接受度。
  “中国的病人太多了,一个手术如果不考虑创伤,徒手做有时候会快一些。新的技术来了之后,需要足够的耐心、时间,度过这样一个早期的阶段。医生有的时候宁可相信原有的技术——医生觉得很成熟、很习惯了,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叶晓健对记者表示,“随着形势的发展,即使是很小比例的不完美也难被患者接受,这在另一方面也会反推医生接受新事物。年轻医生可能会更容易接受新技术,也会推动技术更新发展和迭代。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的道理。”
  盈利是另一个共同的难题。
  天智航上市之初,市值一度触及500亿元人民币。但此后它遭到了投资者的抛弃,目前该公司市值约125亿元。这反映了本土医疗机器人企业普遍面临的盈利困境,天智航今年上半年亏损了4000万元人民币,在过去十个季度里均是亏损状态。
  微创医疗机器人225亿元估值远超天智航现在124亿元人民币的估值,但可能长期面临亏损的情况。目前微创医疗机器人处于临床阶段,还未产生收入。2020年,微创医疗机器人亏损了2.1亿元,但它在今年的前三个月亏损就已经高达1.14亿元。
  医疗机器人出货需要上量,以覆盖高昂的研发和推广成本。医保的推进或可为手术机器人打开市场。上海已经将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和耗材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9月1日,天智航公告称北京已经将该公司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所支持的手术和一次性配套耗材首次纳入医保支付范畴。

转自: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1-09-03/doc-iktzqtyt37310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