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创新DJI入局无人车这件事,已经越来越掩藏不住了。
2015年,大疆成功挖角特斯拉自动驾驶负责人,亦有业内人士透露大疆已经开始测试车载设备。从那时起,关于大疆进入加入自动驾驶领域、正在开发无人车的消息就不断的出现。
然而大疆始终对此事秘而不宣。关于大疆无人车究竟进展如何?采取什么样的方案?一直始终是个迷。
然而,我们的一位小伙伴(也是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近日在深圳蛇口发现了大疆的一处“秘密基地”:大疆无人车正在这里进行测试。
放图。
这辆正在测试中的大疆无人车,主体是一辆福特锐界SUV。这与之前传闻的接近一致:大疆在利用前些年机器视觉方面的积累,将于OEM厂商展开合作,入局自动驾驶。
大疆和福特此前也有过合作。
整个测试似乎还处于较为早期的阶段,仅从外部观察,这辆大疆无人车只有摄像头,并没有看到激光雷达的身影,另外也没有明显的看到雷达等其他传感器。看起来像是一个类似AIMotive的自动驾驶方案。
AIMotive是一家英伟达投资的无人车公司,致力于研发仅仅依靠摄像头的低成本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已经获得加州路测许可。
不过,大疆创新在自动驾驶赛道上的梦想可能还要更大。不止于合作的车厂方面,无论是这次被拍到的福特,还是更早之前传闻中的广汽,这都不是大疆自动驾驶的全部。
最新获知的消息是:大疆创新在自动驾驶方面的野心,绝不止于“视觉方案提供商”或“方案提供商”,大疆创新的雄心壮志是“All In”,整条赛道,从方案到产品,为达目的不惜自己造车。
也就是说,大疆创新希望在车领域复制无人机领域的路线。而且也有一家车领域的公司在大疆内部被频繁提起,中国人民也非常熟悉——特斯拉。
特斯拉大牛得而复失
关于大疆和特斯拉,更早之前就有“瓜葛”。
2015年8月,大疆把特斯拉Autopilot以及高级辅助驾驶工程总监戴伦·里卡多(Darren liccardo),挖角至自己的硅谷研发中心,并担任大疆创新全球工程副总裁(参配、图片、询价) 。
很多人将此举看做大疆在自动驾驶方面会有重要进展的标志性事件,但少为人知的是,这位戴伦·里卡多在加盟不到一年,便选择了离开——虽然LinkedIn依然显示供职大疆,但据大疆内部人士透露,双方磨合不到一年,便选择了分手。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戴伦·里卡多离开的原因,据称不是池水太浅,而是感觉大疆梦想太大,而且现在为梦想买单的能力看起来也不匹配。
从现在可以获知的人才构成情况来看,大疆确实在梦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之前在完整人才团队构建起之前,特斯拉式的路径听起来太过浮夸。
当前在大疆内部领导无人车业务的负责人叫赵丛,同时也是大疆在机器视觉方面的负责人,于是无人车业务人员构成以机器视觉方面为主。
赵丛并不是一个大众熟知的名字,但在机器视觉领域属于“师出名门”,与商汤系一样,赵丛在港中文师从汤晓鸥,毕业后到了大疆,目前负责机器视觉、模式识别、深度学习,自主导航方面的技术业务,领导整个机器视觉相关的团队。
这个团队目前算不上规模宏大,因为人员招募上一直进展有限,特别是汽车工程相关的人才,原因竟是大疆给出的薪水够不上竞争力。
一方面是现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人才水涨船高,确实高过之前的正常线;另一方面也与大疆的风格有关,一直以来大疆都是一家很“节省”的公司,无人机全球垄断地位的风光(参配、图片、询价) 之下,大疆认为给出市场正常水平的薪资就能吸引人才加入,但当前市场行情下,汽车工程方面的工程师,显然不会这样认为。
这也是大疆目前无人车方面最核心的矛盾,野心不小,人才缺乏。
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图片来自《中国企业家》
核心竞争力
但大疆的人才薪资号召力策略,显然也有自己的原因。
首先是大疆在机器视觉方面的能力。虽然无人机和无人车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却非常相似,而且大疆在机器视觉、传感器融合算法等方面,已经通过消费级无人机展现出了实力。
另外,大疆也有机器人方面的号召力。Robomaster已经在大疆支持和主办下举办了三届,效果和影响力也日益增强。虽然传播层面最核心的定位是“社会价值”,但通过Robomaster,大疆也网罗或瞄准了不少国内顶级机器人方面的人才。
最后,大疆进军无人驾驶,涉足造车,也是政策支持的。大疆目前是深圳乃至广东最“有头有脸”的高科技项目,没有比一个从0到1并完成全球第一的创新项目,更能展现地区创新能力、政策环境和发展前途了。
而且广东省内以广汽为核心的车厂,也处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大批珠三角制造商也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完成产业升级。大疆要造车,并非完全要从无到有。
钱!钱!钱!
钱是大疆现在搞无人车的挑战,也是大疆无人车进展有限的原因。
除了上述讲到大疆在人才买单方面的“困境”,自主造车也与无人机不在一个量级,而且远非大疆现今资金规模所能承担。
众所周知的是,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据绝对垄断,并依此构建起一家百亿美元的公司,但营收曲线并不能一直完美下去,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毛利,虽然消费级无人机全球第一,但据大疆内部人士透露,毛利并未超过10%,研发投入却高得吓人;
另一方面是销量天花板显而易见。无人机算得上新物种,但并不是手机一样的刚需,也够不上高频,加上越来越严苛的监管政策和环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天花板问题越来越凸显。
企业级无人机方面,虽然毛利比消费级更高一些,但销量提升却无法相提并论,不少规模不大的影像创作团队,还越来越多倾向于“租”。
其实在大疆内部,“售”还是“租”的讨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但现在惯性所致,仍旧在一代代新品中采取“售”优先于“租”的思路。
不要以为“售”和“租”只是销售相关的问题,如果从“租”出发,产品研发、质量、功能和售价模式,可能都需要从根本上做出改变,这是大疆内部该问题悬而未决的重要因素。
虽然不得而知的是,大疆是否因为无人机面临的非产品挑战而进军自动驾驶?但可以肯定的是,无人车绝对比无人机拥有更广阔的前景和钱景。
之前不少报告说,无人车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而且也不会是一个零和局面,所以大疆能分羹一杯的概率,算不上小。
从曝光的路测车信息来看,除去“造车”,大疆未来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方案,很可能不采用激光雷达。
当然,相机、传感器融合等为核心的机器视觉方向的路子,也算得上是大疆的优势。更早之前,大疆还“高调”赞助了CVPR,当时未发论文也不去刷榜,大疆的目的很明确:挖人!挖人!还是挖人!
来源: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