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的神话将要终结?
  近日,日本三大车企之一,日产汽车又出事儿了。
  当地时间10月19日晚7点,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西川广人在日本横滨总部再次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就无证人员进行新车质检一事道歉,并承认“20多年前就形成了惯例”。从10月19日开始,卷入质检造假的6家工厂全部停止向日本本土市场出货,并进行检查,预计检查会持续两周。
  日产还将召回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日本生产及销售的116万辆汽车,以做质量复检。此次召回暂不涉及出口至海外的车辆。预计此次召回和停产给日产带来的损失将高达2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这对于今年4月刚刚从卡洛斯戈恩手中接棒的西川广人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无证上岗  仿刻公章
质检违规至少20年
  
  据悉,早就10月初,日产就发现其位于日本的生产工厂在最终质检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错误。日产方面表示,一家专门负责调查车辆检查失误的第三方机构发现,在一些日产的生产工厂中,他们会将最终需要检验的车辆临时更换检查线,因此存在质检员交叉检车的情况,其中部分车辆检查员并没有取得公司内部的资格认定,从而导致无证人员在车辆最终的质检报告上盖章的问题,而通常情况下这些未经授权的质检人员需在持证检验员的监督下开展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日产内部的质检过程并不规范。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日本汽车市场上有很多人用仿刻的公章在汽车相关文件上盖章,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停产加召回
日产损失有点大
  
  此前,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刚刚坐上今年上半年全球销量冠军的宝座,并且在9月发布“联盟2022”计划,目标是年产量达到1400万辆,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日产就面临严重危机,恐怕对整个联盟都将造成不小的影响。
  除了对已售出的116万辆汽车进行复检外,在质检造假曝光之后生产的3.4万辆汽车也要重新返回工厂重新检查。日产此次停产至少两周,再加上对120万辆车进行召回和复检,预计所带来的损失高达2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
  
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西川广人
  针对此次质检危机,西川广人表示,停产后日产将重新配置旗下所有工厂的质检线,并且会增加持有相关资格的最终质检人员的人数。他还表示,工厂停产并不影响日产出口车型的生产,其中就包括近年来热销的出口车型Rogue以及最新款电动汽车聆风。西川广人说:“当然,仅仅有这些补救措施还不够,我们还有很多不好的习惯需要改变。”
  他补充道,从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出日产工厂经理和下属组长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另外日益加大的生产和质检压力也是导致此次事件的重要原因。
  日本制造蒙羞
  
  从神钢造假到此次日产质检丑闻,日本制造再次受挫,在日本国内也引起轩然大波。尽管日产方面表示此次质检问题并不会对汽车质量产生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其生产过程和规范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令人不禁怀疑日本汽车制造在生产规范方面是否存在更大的漏洞?日本制造还能否续写辉煌?
  多年来,日本制造一直以高品质著称,从日常生活用品、电子产品到汽车等工业产品都备受全世界消费者的推崇,日本制造绝对称得上是一块金字招牌。但近年来,日本制造却屡次曝出惊人丑闻,从2009年丰田“踏板门”到本月初的神钢10年造假丑闻,再到现在日产质检造假,丑闻每出现一次就像是在这块金字招牌上刮一刀,现在这块招牌已然不复往日金灿灿的色彩。
  2009年丰田汽车在美国曝出“脚踏门”,最终的结果是丰田在全球总召回数量超过1千万辆,赔偿16.3亿美元。“脚踏门”一词甚至成为2010年度的新词汇之一,可见其影响之大。高田“气囊门”也蔓延多年,造成10多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并直接导致高田破产重组。2015年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东芝被曝出连续7年财务造假,并且至少涉及4大业务部门、3任社长参与其中,虚报利润1562亿日元(约合12.7亿美元),这一财务丑闻成为继2011年奥林巴斯隐瞒17亿美元损失以来,日本企业界最大的一桩财务造假丑闻。
  事情刚刚冷却下来,2016年日本三菱、铃木汽车相继曝出燃油数据造假丑闻。犹如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本已不稳的三菱,最终三菱汽车被日产“收入囊中”。铃木汽车也承认其在日本本土销售的16款车型存在燃效数据造假,涉及车辆总数超过210万辆。
  今年10月8日,日本神户制钢曝出数据造假丑闻,伪造了铝、铜等产品的强度和尺寸等数据,涉及汽车铁路、航空航天、国防等多领域。日本主要汽车厂家悉数卷入,现代起亚、福特、通用等车企也受到波及。
  只是冰山一角
  
  接连不断的丑闻,令人们不禁反思,日本制造何时变了味?
  “不当行为是个别企业定期出现的问题。现在的只是冰山一角。”英国安本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经理洼田庆太指出,“问题的连续出现,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还有其他不严格遵守法令的企业。”
  对于企业多有研究的律师乡原信郎弁称:“不当行为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的,而是潜伏在组织内部的病菌。”乡原信郎弁将个人的不当行为称之为“害虫”,将组织中广泛且长期存在的不当行为称为“病菌”,并说:“病菌正在企业内蔓延。”
  日本公益社团法人“公司董事培育机构”代表理事Necholas Benes则表示:“要说‘隐瞒’是日本特有的问题,这并不公平。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日本企业的不当行为,并不是追求金钱造成的。特别是涉及到安全和品质时,真正的问题在于做这些事的人或企业并不认为那是错的。”
  来源:中国汽车报
文:冯玉婷 编辑 :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