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星合资本、点融董事长 郭宇航

风口:人才流入,资本追逐

今年上半年,我几乎每个月都会飞往硅谷。这期间最大的体会是,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无论是MIT 、斯坦福、哈佛这些名校的毕业生,还是曾就职于Facebook 、谷歌这些优秀企业的顶尖人才,纷纷开始进入金融科技领域,从事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相关的创业。

4.jpg

这张照片是被誉为“最接近诺贝尔奖的华人”的张首晟教授,他是斯坦福大学研究天体物理的终身教授,但是最近他向公众宣称,他所领衔的丹华资本「All In」区块链,在过去一年多数十个项目的投资中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他还从一个物理学家的角度为金融科技做出了新的诠释,认为所有的可信机制都应该建立在数学基础上,所有不能够用消耗能源来解释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都是不可信的。

我身边还有个例子。5年前我刚刚创办点融网的时候,曾经力邀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加入我们公司做P2P业务,他当时在银行里面干得非常出色,拒绝了我。但是过了5年,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入人心,当我在一个月前再次邀请他加入我新成立的一家区块链创业公司时,他爽快地答应了。

在目前的整个银行业,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5.jpg
2008年以来的这一整轮金融科技的发展,其实是源于金融危机引起的社会信任坍塌。这场危机导致大家认为专家、银行,乃至政府,都是不可信的。因此当一批技术极客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机制后,大家发现数学是可靠的,加密算法是可靠的。通过这样的技术,陌生人之间也可以建立直接的信任联系,完成价值转化。

比特币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从百亿美元的市值变成了1450亿,另外整个加密货币凭空创造了4000亿美元以上的财富。源源不断的“Old Money(传统资本)”开始进入这个市场。

出身于著名风投家族的Tim Draper(德丰杰投资基金创办合伙人),最近也投身于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他甚至坚定地预言,到2022年我们目前手上可能接近8000美元的比特币,会涨价到25万美元。

6.jpg

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可以骄傲地说领先于全球。2016年,我们的第三方支付总金额是美国的50倍,美国是1100多亿美元,我们是5.5万亿美元。2017年和2018年的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地增长。

盛宴的泡沫和代价

但是我们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是怎么实现的呢?是基于场景吗?我认为可能还是因为我们法律的某些缺失。

我们看到,不管是支付宝还是微信,都占有了我们大量的并非出于金融目的而留下来的数据。我们的社交媒体数据、交易数据都被用来评判我们的金融属性。

7.jpg

为什么蚂蚁金服上一轮融资有600亿美元的估值,且现在已经直奔千亿美元而去?作为一家未上市的公司,它能够那么迅速地发展,还不就是靠我们在座每一位在支付宝和淘宝上留下来的交易数据,赋予了它金融属性,才有了今天的天价估值。

在美国,情况其实并不乐观,Facebook的扎克伯格今年上半年受到国会超过10个小时的质询。一家名叫剑桥分析的公司通过第三方数据调研的方式窃取了Facebook二十七万个用户数据,同时通过这二十七万用户莫名其妙的授权,它又变相掌握了Facebook五千万用户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内容投放,帮助特朗普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

8.jpg

在我们接受支付宝服务的时候,在密密麻麻协议中,隐藏着一个大多数人都会忽视的默认选项,就是同意支付宝将你所有数据授权给第三方,再把你所有在第三方产生的数据又纳入到支付宝、蚂蚁金服和芝麻信用的体系中,并对你进行综合打分。京东50亿条用户数据泄露,携程、滴滴通过数据垄断逼迫用户加价才能获得服务……类似的现象,在互联网时代比比皆是。

当年的互联网标榜着平等、自由、分享的价值观,但是今天它的垄断程度,远胜于传统工业时代。

当然,虽然我们充满忧虑,但也应该看到希望。

所有的科技早期都会有泡沫,而泡沫恰恰是引起大众关注到新科技的必经手段。

过去的几年里,不管是创新的P2P商业模式,还是加密货币ICO的商业模式,都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吸引无数人进入这个行业。一般的老百姓,如果手里只有一万块的存款,通过每年百分之几的收益永远不可能完成阶层的上升,更多时候只是能存点自己买菜剩下的零用钱。真正大规模的财富管理还是富人的专利。那么新贵怎么完成阶层跳跃呢?可能只有新科技带来1:100、1:1000这样的财富效应才有可能。

所以,你为暴富来,难免会成为韭菜。

9.jpg

我们知道现在海外有一个币圈大佬建立了所谓的“韭菜庄园”,他当年就是在这个市场上反复被割韭菜,现在翻身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个希望财富自由的普通老百姓,可能都需要加强自我修炼,仅靠传统的Beta和Alpha收益(即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在公开市场上跟高净值人士(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人民币以上)去拼信息对称可能永远会处于劣势。

所有金融科技在早期运用过程中都有可能被坏人先利用,就像早年间的互联网发展,“黄赌毒”是推动早期网速提升以及各种应用场景落地的原动力。直到后来才有了电子商务、游戏和互联网金融。

所以我们每一个参与到这轮金融科技盛宴中的人,要努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的普惠金融,什么是庞氏骗局。

颠覆:全新的共识机制和契约方式

如何改变金融行业中老百姓所处的劣势?

首先,数据的所有权必须发生变化。最近欧盟颁布了一个全新的法律叫《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它明确了用户在互联网上删除和授权自己的数据的权利,同时互联网公司也不能再无条件地、永久地保留这些用户隐私。互联网公司能否通过用户的交易行为采集对应的家庭住址、GPS信息,浏览记录等数据,并以此做为用户信用和金融等级评分的依据,这个决定权未来将回到用户手里。

10.jpg

其次,通过区块链分层授权的机制,我们可以给电商公司、银行,或者其他类型金融网站授予不同级别的数据使用权,并且从中获得回报。而不再像以前,我们登陆一次,数据就永久免费地被互联网公司所滥用。区块链给予了我们真正成为自己数据资产的所有方和受益方的可能性,它的通证经济模式要求每一个数据使用方必须向数据所有方支付一定的代价。

刚才我讲了我们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发生了更替,利益出现了转移。比如在美国用10美元买一张CD,在中国以前几十块钱买一盒磁带,其实真正的创作者、音乐人,只能拿到10美元中的一块七,在中国这个比例还要更低,可能连一块钱人民币都不到。但是区块链重构了商业逻辑,我们的利益分配不一样了,如果在区块链上发行音乐作品,版权作品,权利人能获得90%的收益,而不像现在,苹果拿走了版权人70%的收益。

11.jpg

区块链另一个伟大的地方是它将改变我们的共识习惯。以前我们跟陌生人交流,我们首先会关心他父亲是做什么的,他的工作职衔是什么,通过不同的标签,我们先给交易对手打一个分,比如这个人是有钱的,这个人是可以给我带来利益的……这样的交易,始终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状态,我们普通老百姓很难跟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同桌吃饭。

但是区块链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别消失了。哪怕我们彼此素不相识,只要有一串哈希密码,就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价值转化。这样一种全新的共识机制的建立,可能会带来真正的我们想要的社会生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将改变我们的契约方式。在区块链上运行的智能合约代码一旦写入便不可违约、不可更改。前两天,有个公证处的朋友跟我说:你知道吗?在上海,今天如果有人想要做一个遗嘱委托公证,至少要排到半年后我们才有人力去做,但是急于定遗嘱的老人,很有可能等不了这半年。而区块链的可信共识机制通过不可篡改的证据记录,将能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摩擦成本。

12.jpg

在工程师的世界里,编程语言就是他们的法律,有一个说法叫“Code is law(代码即法律)”。我以前是做律师的,我认为区块链的未来可能会构建一个“Law is code(法律即代码)”的社会,所有的法条都会由程序性的语言、机器语言来履行。未来我们所担心的违约、不可证明,可能都会在金融科技的新时代得到彻底的扭转。

希望新的金融科技,能够真正实现平等、自由、分享的愿景,而不再是歧视、约束和昂贵的金融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普惠而美好的社会。

来源:搜狐科技 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