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走下来,小米将成为继阿里巴巴和Facebook之后,全球最大规模的科技公司IPO,同时还将创造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营公司IPO记录,为更多新经济公司登陆港股注入了信心。
小米IPO不仅成了全球投资大佬们的盛宴,也成了普通投资者们的狂欢。
早就有消息证实,马云、马化腾都将以个人名义认购小米股份,金额在数千万至上亿美元不等。李嘉诚也表态,计划认购价值3000万小米股票。值得一提的,以做空闻名的金融大鳄索罗斯罕见看多,旗下基金参与小米港股认购。
普通投资者也很兴奋,小米公开发售部分累计获得约11万人认购,超额认购倍数近10倍,打破2011年以来大盘股认购倍数的最高纪录,成为全球最大散户规模的IPO。
备受关注的还是小米IPO的定价,最终确定为17港元,位于17至22港元发行价区间的最下限。为什么这么低?是金融机构趁机压价,给小米流动性折价?或许有一点因素,但是这不是主要原因,如此高倍数的超额认购,雷军完全可以把IPO价格提高。
那他为啥没有这样做?这跟雷军的理念有关。早在5月份,就有报道称雷军会在IPO定价时做出让利,让普通投资者都有钱赚。更早以前,国际金融机构给出小米估值800亿到900亿美元,小米也主动选择了550亿到700亿美元这个更低的估值区间。
此前,雷军和董事会承诺,小米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果有超出部分,都将回馈给消费者。
这是雷军对互联网,对商业逻辑的思考超前。以退为进,让利共赢是雷军非常重要的商业理念。他知道,让利给投资者,小米会走的更快;让利给消费者,小米会走的更远。
小米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不纠结到底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我们是一家独一无二的公司。小米是一个新物种,随着像小米一样的新物种公司越来越多,会有新的名字。”雷军如是回应。
怎么看新物种公司的价值?以下是专家们观点。
1.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王瑾:
无边际的产业生态圈是第三次互联网浪潮冲击下形成的垂直跨界的经济格局,是一种必然趋势,小米、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已经参与其中。
小米的生态系统和亚马逊的有什么不同呢?用国外的说法,亚马逊建立的是围墙里的花园(a walled garden),尽管花园里很美好,但外面的其他玩家进不来,里面的人也不想出去。小米建立的却是多个伙伴共同形成的开放的生态圈,搭建了一个枢纽型(hub)的生态系统。
2.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副主任朱武祥:
小米作为新经济的优秀企业,核心团队的商业洞见、经营理念、价值观和商业难题的解题能力确实不同凡响,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在建立智能硬件生态链企业上,小米的“解题思路”是“赋能交易”,迅速把小米从一家智能手机企业转化为智能产品生态型企业。
这就像是跳高一样,跨越式跳高最高记录在1908年奥运会,跳到1.9米。那个时候如果设想跳到2.35米,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可能实现。但人们后来发现了背越式,背越式的最高记录是2.45米。可以说,“赋能交易”就是小米的“背越式”,帮助小米在裂变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了变革性的成长速度。
3. 长沙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钟伟:
小米的未来现在要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如果要找一个例子,小米最像的是亚马逊。第一,两家企业都坚持把好东西做便宜。第二,两家公司都对未来有清晰的路线,占据未来的关键节点。最重要的是,两者都不存在一个确定的边界,一直处于非常具有颠覆性的、创造性的数字空间中。
在这样的公司面前,传统的估值方法是失效的,因为传统估值追求的是确定性,创新型公司面对的则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精彩世界。
4.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首席战备与组织专家苗兆光:
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现有的公司来对小米进行类比,但小米肯定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且是新一代的互联网公司,顺应了商业发展的潮流,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小米创业8年达到了1000亿,这样的发展速度起码在中国商业史上是找不到的,世界上也罕见。如果是采用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小米无论如何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发展速度,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互联网思维,开放性地整合外部资源。小米的开放生态即使是谷歌、亚马逊这样的企业也不具备,在这一轮互联网的开放潮流中,中国似乎领先了西方,小米亦有机会成为一家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级公司。
5.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
小米模式是早已验证的,不应该有所怀疑。小米初创时前有强大的苹果、三星,后有“中华酷联”等一众国内厂商,在短短两三年就一炮打响,直接就验证了小米模式的成功。
而小米在过去四年,成立了210余家生态链企业,成为了聚能、赋能的高科技产品孵化平台,既有企业的特征,又有平台属性,更兼具多业态、跨企业、融合科技酷平和金融的双引擎。从这个意义上说,小米不仅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一个“超链组织”。
来源:凤凰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