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4月4日,科创板已有50家公司的申请被受理,其中11家来自半导体行业。
可以说,半导体公司在科创板似乎“如鱼得水”!然而,这11家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中国芯”公司,资质究竟如何?能否托起科创板“未来”?

成长型公司为主,现金流多数“惨不忍睹”

11家半导体公司基本属于成长型公司。除了安集科技的净利润增速较低且保持稳定外,其他10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速波动都十分剧烈。
        
相比之下,11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速就要稳定得多,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近年来营收波动幅度较大。
        
11家公司的成长性明显,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现金流。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的计算,11家公司2018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均表现优异,然而在经过调整之后,大部分公司无论是企业自由现金流还是股东自由现金流都为负值。


也就是说,11家公司在扣除了资本支出之后,实际上能为公司带来的自由可支配现金流量基本都是不合格的。
        
而在A股市场上,根据申万宏源行业分类,半导体行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的均值为17,042.87万元,中位数为12,982.64万元;企业自由现金流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352.76万元和2,463.03万元;股东自由现金流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0,745.92万元和2,464.07万元。


从对比来看,11家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表现更加突出一些,但在自由现金流方面就要比A股的同行差了许多。
        
企业价值为负?11家半导体公司日子或许并不好过

不仅面临现金流的尴尬以及更高的风险,11家申报科创板的半导体公司内在价值也相对逊色一些。

数据显示,11家公司的企业价值全部为负值。其中,9家低于-1亿元,还有2家公司的企业价值已净低于了-35亿元!
        
扣除上市因素,A股半导体公司的企业价值均值仍比11家拟科创板IPO公司高。

研发投入领先A股同行,但与美股成熟企业相比仍有差距

11家申报科创板已被受理的半导体公司2018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12.66%,中位数为12.06%。


而A股同行业公司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1.85%和10.38%。
        
从数据上看,拟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半导体公司研发投入更胜一筹,但跟美股上相对成熟的公司相比,还是要逊色一些。
        
7家上海半导体公司“托底”!

从整体数据来看,申报科创板的这11家半导体公司似乎还能与A股同行“一战”。但实际上,这些亮眼的数据全靠几家上海公司“托底”。
        
        
从数量上说,11家申报科创板公司中,7家来自上海,占了63.64%。在剔除7家上海公司的数据之后,剩下4家公司的相关数据有了大幅度的下滑。
        
而这4家公司的Z值均在破产区间内,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β系数的均值和中位数都有了大幅上升,波动性更大,更容易受到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本文出品:资本邦。作者:郭浩文。
转载声明:本文为资本邦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为侵权。
风险提示:资本邦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投资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