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BD136晶体管?
BD136 晶体管有3个端子,如发射极 (E)、集电极 (C) 和基极 (B)。这种NPN晶体管由3层组成,其中一层是n掺杂的,其余两层是p掺杂的。因此,n掺杂层布置在两个p掺杂层之间。
这里,n层表示基极引脚,而其余两层相应地表示发射极和集电极。在这个晶体管的基极端,少量的输入电流可用于在其余两个端子上产生巨大的输出电流。所以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放大。
该晶体管承载的电流增益或放大系数范围为40-250。电荷载流子在电导率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在该PNP晶体管中,大多数电荷载流子是空穴,而在NPN晶体管中,空穴占大多数电荷载体。
该晶体管的基极端主要负责两种情况下晶体管的完整动作。该端子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控制PNP和NPN等晶体管中的大多数电荷载流子的阀门。
注意:与PNP相比,NPN主要用于放大目的,因为与PNP 内电荷载流子的迁移率相比,电子的移动更优越且更快。
引脚配置/引脚图
BD136晶体管构造如下所示。该晶体管包括三个引脚,下面将会讨论每个引脚及其功能。BD136晶体管及其符号如下所示。
BD136晶体管引脚配置
Pin1(发射器):该端子用于排出电流,通常连接到GND。
Pin2(集电极):整个连接到负载的集电极端子的电流供应
Pin3(基极):该引脚主要控制晶体管的偏置,主要用于打开/关闭晶体管。
该晶体管的三个端子可以通过电路连接。这些在工作能力和掺杂浓度方面是不同的。与“E”端子相比,晶体管状基极和集电极的两个端子掺杂较少,它保持整个晶体管的电流流动。
工作原理
BD136晶体管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就像NPN晶体管一样工作。在PNP晶体管中,基极引脚是负的,而在NPN晶体管中,它是正的。
晶体管被激活,并且当基极端没有电流流动时,像E和C这样的两个端子都以正向偏置连接。当电流通过基极端子提供时,晶体管关闭,并且C和E等两个端子都以反向偏置连接。
与PNP晶体管相比,NPN晶体管最常用于放大,因为与PNP内的多数电荷载流子的迁移率相比,电子的流动更为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