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系统分为三个层级: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感知层负责收集周围的环境信息并做出预处理,主要包 括环境感知和车辆定位。环境感知包括对不同场景理解,如对红绿灯、车道线、指示牌、障碍物、行人车辆等的 检测和识别,定位则是基于环境感知定位自身所处的环境位置;决策层负责思考指挥,基于感知层的信息,做出 任务规划、行为决策和动作规划;执行层负责精准地执行决策层规划好的动作,如对于油门、刹车、方向等精准 合适的控制。 感知层是支撑自动驾驶基础的基础。伴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感知层作为支撑无人驾驶的基础层级,扮 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感知层主要是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红外夜视等多种传感 器采集周边环境的数据,用来完成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识别。通常来讲,由于汽车存在行驶速度较快、周边环 境多变等特点,所以对感知层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规范,也进一步对车载传感器的时效性、精确度和故障率等指 标有更高的要求。除传感器之外,感知层还具有高精度地图、V2X 车联网技术等其他技术来扩展智能车的环境感 知能力,并通过与传感器相互补充融合,最终使智能车达到驾驶场景下非常高的安全性要求。

激光雷达技术架构众多,分类维度多样。激光雷达从测距方法可以分为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测距法、 基于相干探测的 FMCW 测距法、以及三角测距法等,其中 ToF 与 FMCW 能够实现室外阳光下较远的测程 (100~250 m),是车载激光雷达的优选方案。ToF 是目前市场车载中长距激光雷达的主流方案,未来随着 FMCW 激光雷达整机和上游产业链的成熟,ToF 和 FMCW 激光雷达将在市场上并存。
从组成结构上看,ToF 激光雷达系统主要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控制及信号处理模块和扫描模块(如有)。 由主控模块向发射模块的激光驱动发出指令,驱动激光器发射激光脉冲,经由发射光学系统发射激光,激光经被 测物体反射后通过接收光学系统由探测器感知,感知信号经过放大、模数转换后送回主控模块,其中由于发射模 块中发射光源、激光器的选择不同,以及扫描方式不同进一步衍生出多种技术架构。
发射模块中根据选用的激光器光源波长的不同,主要包括激光雷达分为 905nm 和 1550nm 两条技术路线。目前 激光雷达主流采用 905nm 波段,主要原因在于该波段可采用硅基光电探测器,技术成熟且成本较低,但存在人 眼安全问题;选择 1550nm 激光器需要用 Ge 或者 InGaAs 探测器,由于波长越长对应的滤片的难度越大,整体 良率越低成本更高,但相对的对人眼安全阈值更高,因此可以采用更大功率获得更好的测距灵敏度。 从激光器的构型上来看,由于不同光源及发射构型影响射出激光的能量,并进一步影响探测范围,目前 EEL 和 VCSEL 多适用于 905nm,1550nm 则采用光纤激光器,同时,激光器在构型上的选择也在从 EEL 型向 VCSEL 型发展。根据激光器芯片谐振器构型的不同,可以分为边发射激光器(EEL)、面发射激光器(VCSEL)和光纤 激光器。EEL 是在芯片的两侧镀光学膜形成谐振腔,沿平行于衬底表面发射激光,而 VCSEL 是在芯片的上下两 面镀光学膜,形成谐振腔,实现垂直于芯片表面发射激光。VCSEL 有低阈值电流、稳定单波长工作、可高频调 制、容易二维集成、没有腔面阈值损伤、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但输出功率及电光效率较边发射激光芯片低。VCSEL 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光通信等领域,是 3D 传感的主要光源技术,随着光功率的不断提升, VCSEL 在车载雷达、智能机器人等中长距领域也逐步开始得到应用,并随着车载激光雷达及 3D 感知的迅速发 展,国内外大量厂商在 VCSEL 领域布局,VCSEL 有望未来取代 EEL 成为主流。
根据扫描方式可以进一步分三类:分为整体旋转的机械式激光雷达、收发模块静止的半固态激光雷达以及固态 式激光雷达。半固态和固态激光雷达价格成本有所降低,也是国内厂商的主要发力点,有望逐步实现降本放量。 机械式激光雷达:通常采用 360 度旋转式扫描,实现对四周的环境进行物理扫描形成全面的覆盖点云。这类激 光雷达结构复杂,安装要求高,失效时间低,安全系数低,且成本高昂; 半固态激光雷达:半固态方案的特点是收发单元与扫描部件解耦,收发单元(如激光器、探测器)不再进行机械 运动,具体包括微振镜方案、转镜方案等。适用于实现部分视场角(如前向)的探测,体积相较于机械旋转式雷 达更紧凑。并由于成本大幅降低,目前最快实现上车共识; 纯固态激光雷达:常见的固态雷达分为 OPA 光学相控阵和 Flash 闪光两种,相较机械式无机械转动机构,结构 稳定性高,体积紧凑且成本有所控制。

我们预计到 2025 年,我国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 369 亿元。根据中汽协数据,我们假设今年车载激光雷 达主要装配集中于部分 L3 级汽车,L3 渗透率为 3%,其车载激光雷达配置率处于起步阶段为 10%,则 2022 年 车载激光雷达有望达 16.5 万台,假设激光雷达均价为 8000 元/台,我们预计到 2025 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 3000 万辆,我们假设由于激光雷达降本放量,L2 级及以上汽车均有所装配激光雷达,L2、L3 及 L4&L5 渗透率分别 为 30%、3%和 1%,车载激光雷达配置率分别为 40%、60%和 100%,则 2025 年车载激光雷达有望达 750.79 万台,届时激光雷达单价降低到 1500 元,得出我国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从 2022 年的 13.44 亿元增长到 2025 年的 112.62 亿元,复合增速为 103.11%。
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蒋颖、石瑜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