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NAND与2D NAND区别
  之前见过的闪存多属于Planar NAND平面闪存,也叫有2D NAND或者直接不提2D的,而3D闪存,顾名思义,就是它是立体堆叠的,Intel之前用盖楼为例介绍了3D NAND,普通NAND是平房,那么3D NAND就是高楼大厦,建筑面积一下子就多起来了,理论上可以无线堆叠。
    自2013年8月三星率先推出3D NAND以来,之后的每年都会前进一步,由24层、32层、48层到今年第四代的64层,以及2017年可能是80层。
  三星存储器的领军人物金永南表示,该公司有近1000名的存储研发人员,一起共同工作己有约20年之久,共有480篇文章在Sciences and Nature等杂志发表及拥有130项专利。
  有分析师预测,到2018年中期全球NAND闪存在3D堆叠技术的推动下,价格可能低到每Gb约3美分。
  3D NAND 制造关键工艺

  3D NAND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以下把关键部分列出:
  High aspect ratio trenches(高深宽比的沟开挖)
No doping on source or drain(在源与漏中不掺杂)
Perfectly parallel walls(完全平行的侧壁)
Tens of stairsteps(众多级的楼梯(台阶))
Uniform layer across wafer(在整个硅片面上均匀的淀积层)
Single-Litho stairstep(一步光刻楼梯成形)
Hard  mask  etching(硬掩模付蚀)
Processing inside of hole(通孔工艺)
Deposition on hole sides(孔内壁淀积工艺)
Polysilicon channels(多晶硅沟道)
Charge trap storage(电荷俘获型存储)
Etch through varying materials(各种不同材料的付蚀)
Deposition of tens of layers(淀积众多层材料)
  3D NAND制造中的关键工艺如下图所示:
  
  3D NAND的竞争加剧

  近期全球3D NAND的发展迎来少见的红火,之前认为仅三星独家领先的态势,可能需要重新来思考,至少各方之间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因为谁都不愿落后,从3D NAND的技术与产能方面都在积极的进行突破,近期它们的战况分别如下:
  英特尔
  日前,英特尔大连厂带来震惊的消息,经过仅8个多月的努力,英特尔大连非易失性存储制造新项目于今年7月初实现提前投产。
  去年10月,英特尔公司宣布投资55亿美元将大连工厂建设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制造工厂。
  东芝
  东芝在2016年春季开始量产48层3D NAND,紧接着7月15日在它的三重县四日市的半导体二厂中举行启动仪式,未来该厂将量产64层3D NAND闪存。
  东芝在3D NAND闪存方面的决心很大,计划2017年让3D NAND占其整体NAND出货量的50%,至2018财年增加到占80%。
  另外,由于2016年5月西数(WD)并购闪迪(Sandisk)之后,现在决定延续与东芝的合作关系。东芝与西数双方各自出资50%,将在2016-2018的三年内总投资1.5兆日圆,相当于147亿美元。
  美光
  美光(Micron)在新加坡与英特尔合资的12英寸厂于2016年Q1开始量产3D NAND,月产3000片,并计划于今年底扩充产能至40000片。
  8月9日美光正式推出了首款面向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32GB 3D NAND存储产品。
  该款3D NAND芯片是业内首款基于浮栅技术的移动产品,也是业内最小的3D NAND存储芯片,面积只有60.217 mm2,同时采用UFS 2.1标准的存储设备,让移动设备实现一流的顺序读取性能;基于3D NAND的多芯片封装 (MCP) 技术和低功耗LPDDR4X,使得该闪存芯片比标准的LPDDR4存储的能效多出20%。此外,与相同容量的平面NAND芯片相比,美光3D NAND芯片的尺寸可以缩小30%。
  SK海力士
  海力士也不甘示弱,其位于利川M14厂近期改造完毕。SK海力士进一步表示,2016年底将建立2万-3万片的3D NAND Flash产能,以适应市场需求。第3季之前的3D NAND Flash投资与生产重心会放在36层产品,预计今年的第4季将计划扩大48层产品的投资与生产能力。另外海力士也计划投资15.5兆韩元,约134亿美元,新建一座存储器制造厂。
  三星
  显然,三星的优势尚在,据J.P.摩根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三星应该会在2016年底将3D NAND的月产能拉高至接近16万片晶圆(西安厂12万片、Line 16厂接近4万片)。三星的西安厂目前已接近(100000片)产能全开,且该公司还计划把Line 16厂的部分2D NAND产能转换为3D。
  另外,三星也将调用Line 17厂在二楼的空间,于明年投产3D NAND。依据上述假设,J.P.摩根估计三星明年底的3D NAND月产能将攀升至22万片(西安厂12万片、Line 16厂近6万片、Line 17厂近4万片),等于是比今年底的月产能(16万片)再扩充37.5%。
  在近四个月以来发生最大变化的是东芝及英特尔。因为现阶段三星在NAND方面领先,估计平均领先两年左右,而目前它的3D NAND产出己经占它NAND的比重达40%。但是东芝正努力追赶,因为它的64层提前量产,可能与三星几乎同步,但是它的目标更为诱人,其3D NAND在2017年目标要占整体NAND产出50%,(目前仅5.4%)以及2018年的80%。
  另外,英特尔大连厂仅用8个月时间完成NAND闪存生产线的改造。目前尚不清楚英特尔大连厂将在今年下半年量产的是3D NAND,或是Xpoint新型存储器。非常可能2017年东芝和英特尔的3D NAND产能将是三星西安厂的2-3倍,将直接威胁到三星的霸者地位。
  结语
  由于平面NAND闪存的制程己经达15纳米,几乎接近它的物理极限,因此为了提高存储器的容量及带宽,向3D NAND技术迈进是必然趋势。
  但是3D NAND技术很复杂,相比较而言由于成品率低,导致成本高。据目前的水平,以三星的技术为例,其平面NAND 2015年采用16纳米制程,容量为64Gb,芯片面积为86.4mm2,折算每mm2为740Mb,而与三星的48层3D NAND相比较,2016年采用21纳米制程,容量达256Gb,芯片面积为99mm2,折算每mm2可达2600Mb。
  以三星的技术水平,估计它的48层3D NAND的成本己经接近2D NAND,未来64层时可能会占优势。而其它的各家,不知东芝怎么样?反正如果成本优势不足,它们也不可能去积极的扩充产能。
  
  不管如何,到2018年武汉新芯实现诺言量产3D NAND时,它的32层与三星可能己经达100层相比己经落后四代左右,可能更为严峻的是制造成本方面的差距,因此武汉新芯的产能扩充不可能盲目地马上扩大到月产100000片。
  但是历来存储器业就像是一场赌局,对于中国半导体业来说更是没有退路,只有迎头努力往前赶。武汉新芯存储器项目上马的意义,不能完全用市场经济的概念来注释,其中技术方面的突破是首位,其次是降低制造成本,逐渐缩小差距。争取在未来全球半导体业的大势处于上升周期时,存储器价格有所回升,那时武汉新芯才有可能实现突围成功的希望。
  作者:莫大康
来源:全球半导体观察
转载,请务必标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