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哲学的一万种可能 ⑴ 从0到1:创业/企业/项目负责人必须时常反思的几个问题】
  2015-12-01
作者:魏延政
来源:魏延政智库
  本文是魏延政在复旦哲学大会第23期(10月18日)的演讲,“哲学的一万种可能”,第一部分:从0到1。
    从0到1

  先从一本书说起,PayPal公司创始人Peter Thiel的《Zero to One》,这本书讲的是创业者如何把一件事从无做到有、从零做到一、做到完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解决的各种问题。这本书倒数第二章用了一个绿色生态产业的例子,解读了一个创业者首先需要问自己的7个问题:
  
  分别是:
  1. 技术突破带来成本或竞争模式的革命性战略控制, 2. 产品相对市场成熟的时间点, 3.是否能够垄断一块市场(风投对一笔小生意肯定没兴趣), 4.核心团队、人的问题, 5.销售渠道是否能把产品迅速的交付给所有目标用户, 6. 生命力问题,短期的、或者说5年都持续不到的生意不必考虑, 7.作为创始人对这块市场是否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秘密。  我不去逐一解释这些问题,我针对上述的1、2、4三个点以曾经工作中的一个商业案例来阐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我06年从英国电信回国加入华为的时候,华为无线产品线研发出了一款拳头产品“分布式基站”,比其他电信设备商主打的传统宏基站,建一张蜂窝网,可以减少1/3的铁塔或楼顶站点,这就直接意味着初期建网投入CAPEX (capital expenditure) 直接节省1/3的成本,而且更为重要的后期持续的运营支出OPEX (operational expenditure) 也能大幅成比例降低,因为站点少了直接意味着这些少了的站点就不会出问题也不用维护修补。这样的技术突破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但我当时和技术专家们打了个赌,我说这款牛逼产品在欧美高端市场近几年一个也卖不进去。技术专家们说,你虽然是个博士,但你一直是搞计算机软件的,你连什么是基站都不知道,你懂什么?!我当时确实连基站是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我过去是做纯软件数学算法的,既没学过无线电物理、也不懂电信行业、又没做过和人打交道的营销,我一夜之间彻底换了专业、行业、工种。但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没错,直到欧洲市场10年初开始升级4G才开始从瑞典挪威逐步突破,并在整个欧洲全面开花,而且后来进去的原因已经不再是“分布式基站减少1/3站点”这个技术突破,而是首要因素是踏准了市场时间点(人家打算升级换代了),其次才是技术突破,而技术突破点并不是几年前的分布式减少1/3站点,而是另一项技术突破,软件无线电(SDR)使得一台三合一的设备就能替代原来(2G+3G+4G)三台设备。后来和技术大拿们聊起为什么06年我敢断言分布式这种技术突破进不去欧美高端市场,我说原因很简单,技术是好技术,但时间点不对,欧洲市场不需要,因为没有到更新换代的时候,你让他们把原来的3万个站点砍掉1万个,换上你的2万个新基站,根本不可能!人家的设备好好的换了你的万一老出故障怎么办?只有到了设备更新换代的时候才有市场机会,而且即便进去了,也绝不可能大规模的砍掉1/3的原有站点,要知道欧美发达市场谈下来一个铁塔或楼顶的基站站点要经过多少道民主调研和法律程序?一个站点从提议到最终能动工不来个两三年不算夸张?只有亚非拉无线网络空白的地方建设新网络才可能大规模运用少布站点的建网模式。
  上面这个例子印证了06年以前设计分布式基站产品的时候没有考虑清楚《从0到1》7个问题中的第1、2、4个问题:技术突破了,没错,这是第1个问题,但是第2个问题的市场时机还不成熟,另外,设计产品的技术专家团队里缺少对欧美高端市场的人文法律经济有常识的人,这是上述第4个问题“人的问题”。可见,创业者或者企业的一个重大项目,有了革命性技术突破之后往往要大展宏图一番,但要把一件事从0到1做完整,需要考虑的问题和面对的困难远远不止上述这7种,身边的创业朋友中,能听到的曲折故事恐怕有一万种,这就是“做事”的一万种哲学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