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发布了,号称业内性能最强的5G终端芯片巴龙5000 (Balong 5000)。巴龙5000是首款单芯片多模的5G芯片,可支持2G、3G、4G和5G,同时具备能耗更低、延迟更短等特性,还同时兼容NSA (非独立组网) 和SA (独立组网) 双架构。巴龙5000是全球首个支持V2X (vehicleto everything) 的多模芯片。基于Balong 5000的华为5G手机将在今年2月份的巴展发布,其中有一款是折叠屏手机。另据外媒报道,华为周四表示,即使没有美国市场,该公司在今年仍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据华为MWC 2019预沟通会上的消息,2018年华为终端销售2.06亿台手机。
另外,会上华为还发布了搭载Balong 5000的首款5G商用终端——华为5G CPE Pro,可支持4G和5G双模,在5G网络下可以实现3秒下载1GB的高清视。使用Wi-Fi 6新技术的华为5G CPE Pro,速率高达4.8Gbps。
发布会上的另一大亮点是,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致力打造极简5G,助推全球5G大规模快速部署。目前,华为已经获得30个5G商用合同,25,000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
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
这颗天罡“芯”,究竟是用来干嘛的?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表示:“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科技和技术投入,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以全面领先的5G端到端能力,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和生态成熟。”
华为发布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极高集成,首次在极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 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PA(功放)和无源阵子;
-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Beamforming(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控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
-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
同时,该芯片为AAU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0%,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4G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挑战。
5G基站和4G基站的体积对比
2009年,华为就已经展开了5G相关技术的研究,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向外界展示了5G原型机基站。2013年11月6日,华为宣布将在2018年前投资6亿美元对5G的技术进行研发与创新,并预告在2020年用户会享受到20Gbps的商用5G移动网络。
提升国产芯片自给率,打破高通垄断
与手机的芯片不同,顾名思义,“基站芯片”是通信基站实现正常运行的核心部件。
在基站芯片领域,国内业界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一直很高。其中,芯片门槛最高的板块是RRU基站,这一领域要想实现国产替代,需要较长时间。而光通信和手机产业链门槛相对较低,一些细分领域的国产芯片方案甚至于成为了国际龙头,但整体来看,还是偏低端应用。
据招商电子称,“基站芯片的成熟度和高可靠性和消费级芯片不可同日而语,从开始试用到批量使用起码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目前在中频领域,主要玩家有TI,ADI,IDT等厂商;而在射频领域,主要是Qorvo等。”
单芯片Transceiver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基站芯片的门槛,使得国产厂商更加难以切入。目前,中国基站芯片的自给率几乎为零,被高通等产商垄断,这也成为去年中兴通讯被禁事件里最为棘手的问题。
再说RRU基站,这是一款技术更迭快,门槛高企,目前国产自给率最低的产品。
RRU基站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的主要作用是将基带信号(BB),转化为中频(IF),再进一步调制到高频(RF)并发射出去。目前能够实现国产替代并大规模商用的,只有主处理器,即框图中的FPGA,DSP。主要是海思自研的ASIC。
除此之外,国产芯片厂商中,南京美辰微电子在正交调制器,DPD接收机,ADC等芯片产品上已有可量产方案。并参与了国家重大专项《基于SiP RF技术的TD-LTE TD-LTE-Advanced TD-SCDMA基站射频单元的研发》,目前在ZTE处于小批量验证中。
接收端和发射端类似,目前只有海思的主处理器可以实现大规模商用替代。而南京美辰微电子的混频器,VGA,锁相环,ADC 处于小批量验证中。
也有人认为,“基站芯片”这个东西本身并不存在,提出这个概念其实有些勉强。
5G没大家想得那么大,“和4G没有区别”
不过,华为5G这么强,是不是“All in 5G”?
并非如此。
去年4月,徐直军在全球分析师大会上阐述了华为对于5G的看法:
“……期望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大。在华为的整个产业版图里,5G只是一个产品。5G和4G没有区别,只是从2G走到3G,3G到4G,4G到5G而已。
“过去几年,整个产业界,包括各国政府,把5G有点神化,认为5G是整个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那么,5G到底是什么?
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NGMN)联盟对5G的定义如下:
“5G是一个端对端的生态系统,可带来一个全面移动和联网的设备。通过由可持续商业模式开启的、具备连贯体验的现有和新型的用例,它增强了面向消费者合作者的价值创造。”
基本上讲,LTE-A是6GHz以下5G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基础,而从6GHz到100GHz的频率则会同时进行新技术的探索。就拿MIMO来说,5G将该技术升级成了Massive MIMO,当中的天线配置从16x16猛增至256x256,这将会带来无线网络速度和覆盖的飞跃。
国际电联(ITU)列出了5G性能的几个关键指标:
- 不断线:手机在5G网络之间切换基站时,手机将不会断话或失去网络连线。5G网络不存在通话中断与干扰,所以除非满足本项规范,否则就不是5G
- 低延迟:5G手机延迟必须降低到4ms到1ms之间。4G最快的是延迟50ms。低延迟将大大提高像增强现实的体验。
- 省电:5G网络需要显著降低耗电量。并考虑使用需要时才使用5G网络,进一步降低电量消耗
- 保证高铁全速运行中网络畅通:5G需要保证在高速铁路(如复兴号)全速运行状态下的网络畅通
由此可见,5G就是4G的升级版,确实性能大幅提高,然而成熟配套的商用服务和产品还有待出现。
来源:“华为”微信公众号,新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