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预布局,是思考整个电路板,信号流向、散热、结构等架构的过程。如果预布局是失败的,后面的再多努力也是白费。
1、考虑整体
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一是要注重内在质量,二是兼顾整体的美观,两者都较完美才能认为该产品是成功的。
在一个PCB板上,元件的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头重脚轻或一头沉。
- PCB是否会有变形?
- 是否预留工艺边?
- 是否预留MARK点?
- 是否需要拼板?
- 多少层板,可以保证阻抗控制、信号屏蔽、信号完整性、经济性、可实现性?
- 印制板尺寸是否与加工图纸尺寸相符?能否符合PCB制造工艺要求?有无定位标记?
- 元件在二维、三维空间上有无冲突?
- 元件布局是否疏密有序,排列整齐?是否全部布完?
- 需经常更换的元件能否方便的更换?插件板插入设备是否方便?
- 热敏元件与发热元件之间是否有适当的距离?
- 调整可调元件是否方便?
- 在需要散热的地方,装了散热器没有?空气流是否通畅?
- 信号流程是否顺畅且互连最短?
- 插头、插座等与机械设计是否矛盾?
- 线路的干扰问题是否有所考虑?
在布线时,模拟器件和数字器件都需要这些类型的电容,都需要靠近其电源引脚连接一 个旁路电容,此电容值通常为 0.1μF。引脚尽量短,减小走线的感抗,且要尽量靠近器件。

4、输入电源,如果电流比较大,建议减少走线长度和面积,不要满场跑
输入上的开关噪声耦合到了电源输出的平面。输出电源的MOS管的开关噪声影响了前级的输入电源。
如果电路板上存在大量大电流DCDC,则有不同频率,大电流高电压跳变干扰。
所以我们需要减小输入电源的面积,满足通流就可以。所以在电源布局的时候,要考虑避免输入电源满板跑。

电源线和地线的位置良好配合,可以降低电磁干扰(EMl)的可能性。如果电源线和地线 配合不当,会设计出系统环路,并很可能会产生噪声。电源线和地线配 合不当的 PCB 设计示例如图所示。在此电路板上,使用不同的路线来布电源线和地线,由于这种不恰当的配合,电路板的电子元器件和线路受电磁干扰 (EMI)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每个 PCB 设计中,电路的噪声部分和“安静”部分(非噪声部分)要分隔开。 一般来说,数字电路可以容忍噪声干扰,而且对噪声不敏感(因为数字电 路有较大的电压噪声容限);相反,模拟电路的电压噪声容限就小得多。两者之中,模拟电路对开关噪声最为敏感。 在混合信号系统的布线中,这两种电路要分隔开。

7、散热考虑
在布局过程中,需要考虑散热风道,散热死角;热敏感器件不要放在热源风后面。优先考虑DDR这样散热困难户的布局位置。避免由于热仿真不通过,导致反复调整。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