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只需拿出手机扫描冷链食品的二维码,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便一清二楚。倘若某一批次检出病毒,还能迅速追溯到“密接”。这背后,是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技术体系“长安链”在提供“硬核”支撑。
被称为“继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代颠覆性核心技术”的区块链,已成为北京加速布局落地的技术产业之一。9月28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做优区块链与先进计算、科技服务业、智慧城市、信息内容消费这四大“北京服务”产业,预计到2025年,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1.77万亿元提高到3万亿元。
全域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备案的区块链企业及项目中,北京分别拥有225家企业和309个项目,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一。从产业链方面来看,北京整体推动区块链产业布局,涵盖从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到产业服务层的全部上下游产业链;基于长安链,在政务、金融等领域落地百余个场景,创新产业生态初具雏形。
“针对这一产业,本市将聚焦算力、算法、算据三大领域,重点布局海淀、朝阳等区。”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将重点发展先进计算专用芯片等算力新器件,支持区块链与先进计算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融合应用。
此外,在人工智能领域,本市将以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重点,着力构筑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高地,培育3家左右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信息消费、人工智能+城市运行的千亿级领军企业;在智慧城市领域,北京全域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鼓励全域场景创新,吸引各行业、各领域新技术在京孵化、开展应用,培育多家千亿市值企业;在网络安全和信创领域,将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为载体,以海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区为重点,加快企业集聚和龙头企业培育。
根据计划,本市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1.77万亿元提高到3万亿元,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1.09万亿元提高到1.25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20年的858件/万人提高到1300件/万人。
5G基站有效覆盖率将超95%
按计划,到2025年,本市5G基站有效面积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同时建设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等为代表的通信网络设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以及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打造数智融合的数据智能基础设施,推进数据中心从存储型到计算型升级,建设人工智能超高速计算中心、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区块链共性平台等数据智能设施,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根据9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北京市人工智能算力布局方案(2021-2023年)》,本市将在西部和东部建设2个面向全市域服务的市级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科技创新算力中心主要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满足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等对人工智能算力的需求,重点支持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研活动;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主要服务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成为全市人工智能公共服务的赋能平台和公共算力调度平台。
打造世界级电竞平台
在信息内容消费领域,北京将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全国首批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数字赋能消费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通州区为重点,着力发展原创精品游戏、世界级电竞平台、信息消费体验服务等领域,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增加消费新供给。
近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开发布了《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消费创新引领专项实施方案(2021-2025年)》。据悉,本市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消费产品和新兴业态,加速集聚5G+8K产业生态,加大超高清视频内容供给;培育1-2个国际领先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20个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消费供给能力持续提升;集聚50家以上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数字消费总部企业;构建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引擎性的数字消费新兴业态。预计到2025年,北京信息内容消费将实现收入5000亿元,数字消费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消费新范本和数字消费创新发展示范标杆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将推动信息领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将借助“两区”建设契机,探索推动信息技术领域开放,研究向外资开放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外资股比不超过50%);以中关村海淀园为载体取消信息服务业务(仅限应用商店)外资股比限制;鼓励国际知名开源软件代码库和开发工具服务商在京落地。

转自:https://www.robot-china.com/news/202109/29/67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