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行业概览

激光雷达是智能驾驶等领域感知层面的核心传感器,与其它传感器互为补充,可以有效提高车辆对于周围环境感知的准确度。

由于激光雷达各个功能模块均有多种实现方式,技术路线正处于快速发展迭代阶段。

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激光雷达可分为机械式、半固态(混合固态)和固态三种。

forum.jpg

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技术能否成功转化为产业化应用,主要取决于市场层面能否实现装车量产。这一过程中,车规认证和生产成本是两个关键影响因素。在当前的技术方案中,固态激光雷达最容易通过车规认证,其次是半固态激光雷达。

半固态激光雷达凭借其较远的探测距离和较高的建模精度,成为前向探测的首选方案。

全固态FLASH雷达则作为侧向补盲雷达的首选。全固态激光雷达主要包括OPA和Flash两种技术路径。

速腾聚创、Innoviz、Luminar等公司采用了MEMS方案,而禾赛科技、华为、图达通、一径科技等公司则采用了转镜方案。

22年国内头部厂商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陆续发布了FT120、E1全固态雷达,有望在23年底实现量产上车。

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车厂有望采用半固态+全固态雷达的混合配置方案。这种方案结合了两种类型雷达的优势,能够在满足车规要求的同时,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推动激光雷达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市场化进程。

禾赛科技FT120全固态雷达:

forum.jpg

资料来源:禾赛科技

此外,根据测距原理的不同,激光雷达还可以分为飞行时间测距法(TOF:Time of Flight)、连续调频波法(FMCW: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以及三角测距法。其中,ToF和FMCW在室外阳光下的测程为100-250米,具有较远的探测距离。

激光雷达产业链梳理

激光雷达系统通常由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扫描模块以及主控模块等多个部分组成。国内厂商在上游光学和模组代工等环节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激光雷达产业链示意图:

forum.jpg

在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中,中国厂商在近两年展现出了强劲的扩张势头。

据Yole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车载激光雷达厂商的总营收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超过75%。其中,禾赛科技以近50%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成为了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的领军企业。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厂商图达通,其全球市场份额为15%,位列全球第二。中国厂商速腾聚创在2022年凭借9%的市占率位列全球第四位。

华为推出的96线激光雷达产品,采用1550nm波长的光源,具备120°(水平)×25°(垂直)的视场和0.25°(水平)×0.26°(垂直)的角分辨率,其测量量程可达150米。这款产品已经被极狐阿尔法S HI版、阿维塔11、哪吒S等车型选为激光雷达供应商,显示出华为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的竞争力。

forum.jpg

资料来源:yole

截至23年6月,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大量车企发布了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

根据车主指南及各车企官网的车辆参数统计,截止止前已有上汽智己L7/LS7、小鹏G6、理想L7 MAX、蔚来EC6/ES6/ES8等十余款车型实现了激光雷达的量产搭载。

根据各车型单车配置量及配置率的测算,预计2023年1-9月的激光雷达上车量将达到46.26万台,全年有望超过60万台,同比增长率有望超过三倍。此外,海外车企如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等也在陆续准备量产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车型,这无疑将加速整个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推动行业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应用过渡。

国内激光雷达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相关厂商众多,包括永新光学、长光华芯、福晶科技、炬光科技、奥比中光、舜宇光学、水晶光电、腾景科技、蓝特光学和高伟电子等。

结语

据亿渡数据显示,到2025年,高级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将成为激光雷达下游的主要应用场景,将分别占激光雷达市场总规模的34.64%和26.30%。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雷达将持续向小型化、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性能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提供更加精准、稳定和可靠的感知能力。

整体而言,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将为自动驾驶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车厂和技术公司的加速研发和进步,在未来的自动驾驶时代,激光雷达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