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起于一家德国媒体对一位65岁高龄的德国光缆线路工程师的报道。并不是有意要突出德国人的技术有多先进,事实上,他们的通信保障效率比我们低多了,只是,从这些报道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行业,一个社会对工程师的尊重,对技术的尊重。
  这是一双正在熔接光缆的手,这是一双60多岁高龄的老工程师的手。
  
  光缆是人类的奇迹,它连接着千家万户和企事业单位,使人们可以高速上网,是通信的基础。它们密密麻麻的分布于广阔大地,犹如互联网的血管,源源不断的为现代生活输送血液。
  
▲插播:德国工程师敷设管道光缆,感觉那台气吹机有点酷
  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光缆里包裹着的是非常脆弱、敏感而细小的玻璃纤维,我们每天所需的大量信息都在这个纤弱的玻璃纤维里传送。光缆通过各种保护层将她包裹起来,多层呵护。
  而光纤要走进千家万户也非常不容易,接通这些光缆的是无数的接头和设备。在这些接头上,如何将光缆层层包裹的纤弱的玻璃纤维连接起来,这是一门技术活。
  用这家德国媒体的话讲,这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
  一位从业45年的老通信工程师出场了。
  
  Michael Wirbser,1971年开始从事通信行业,在职业生涯中,他熔接的光缆接头超过30万个。
  这位老工程师告诉记者,一条地下光缆的长度最多不会超过6公里,四条光缆被同时埋入地下,每条光缆内有12纤芯。连通每条光缆的,是一个结实的塑料盒,称之为光缆接头盒。光缆接头盒里有多个熔纤盘,每个熔纤盘上盘绕一对光纤。盘纤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因为弯曲度不能太大,这样会损坏光纤。
  
  这位60多岁的老通信工程师,干起活来非常安静、认真,他有条不紊的盘绕光纤,并为每对光纤贴好标签,这要求注意力非常集中。
  不过,更重要的工作是光纤熔接。
  
  光纤的芯径不过几微米,加上覆层,外径最多也只有250微米,而头发丝的直径是500到700微米,是光纤的两倍多。
  如何将这么小的光纤连接起来?
  首先,需要非常小心的用剥线钳除去光纤的覆层,除去覆层的光纤是裸纤,它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折断。
  然后,对裸纤进行切割,切割时必须保证切割端面的平滑、整齐,否则,将影响熔接质量。
  再将这对已切割的裸纤放进熔接机里进行熔接,光纤熔接时,要求精确度非常高,纳米级。
  一旦熔接不好,会造成信号衰减过大,这是绝不容许的。通常,好的熔接头的插入损耗只有0.2dB。
  Wirbser说,他每天最多可以熔接100个光纤接头。
  说起这份职业,Wirbser非常自豪,他向记者回忆起几年前在弗莱堡发生的一起光缆故障,一台挖掘机铲断了一条主干光缆,导致几千户用户不能上网、打电话。
  Wirbser很自豪的说,他和他的同事们,仅用了三天时间就修复了故障。
  当Wirbser盘完最后一对光纤,密封好接头盒,走向下一个工作点后,记者望着这位60多岁的老工程师的背影,由衷的发出感叹:
  我们这个国家太需要像Wirbser这样的老专家了,他将45年的从业经验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同事们,这非常重要,因为光纤网络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这则报道并非偶然,事实上,在德国,在这个将工匠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的国家,我们经常能看到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尊重技术的浓厚氛围。
  这是另一家德国媒体对一老一少的两位德国通信工程师进行采访,表情里透露着巨燃的骄傲,不错,我们就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通信网络的守护者。
  
  
  这是一位德国通信工程师拿着设计图纸,正在现场布置分布系统安装工作,那带彩印的设计图,那认真的一举一动,两个字 —— 严谨。
  
  工匠精神不是一句口号。当我们在为王宝宝的离婚吵得不可开交时,各大媒体、社会同仁们,学学别人,多关注一下那些真正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而默默无闻的那群人吧!多一点对技术的敬仰和尊重,这才是这个行业,乃至这个民族的希望所在。
    来源:网优雇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