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波周期,经济学术语,是由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6年发现的经济周期性。
他在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经济的大量统计数据后,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50-60年的长周期。由于是康德拉季耶夫发现的这个周期,因此它也被称为“康波”。
什么是康波周期?为什么说“人生发财靠康波”?
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康波周期)是经济活动里长达50-60年的长周期,此周期根据“技术革命”进行划分。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能刺激经济猛涨,从而带来大量的机会,每个人一生至少经历一次康波。
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维奇·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D. Kondratiev),1892-1938年,前苏联经济学家及统计学家。
1925年康德拉季耶夫在《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一文中运用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价格、利率、进口额、出口额、煤炭和生铁产量等时间序列统计资料对经济发展的长波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长度为48年到60年、平均为50年的长期波动。他将1780-1920这14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划分为两个半长周期波动。
康波周期的涵义
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康波周期)的核心观点认为全世界的资源商品和金融市场会按照50-60年为周期进行波动,一个大波里面包含4个小波:繁荣、衰退、萧条、回升,美林时钟的理论基础由此而来,每一轮康波是指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总的价格的上升或总的价格的下降。价格的长期波动不是自己产生的,而是资本主义体系本质的结果。
康波周期通常与技术革命密切相关,新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康波周期的关键动力,因此可以将康波周期视为“科技投资周期”。
人生发财靠康波?
多数长波理论者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历了五次长波,第六次长波即将展开。这五次康波周期以关键创新和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划分依据(误差大概十年)。
每个周期内经济先上升再下降。在新技术产生的前中期,与新技术相关的产品、行业显著增多,资金不断涌入带动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电力的发现和广泛应用推动电话、电报等新行业的出现,内燃机的推广则推动了汽车、飞机以及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到了新技术产生的中后期,原有的技术更新节奏显著放缓,投资需求跟随下降,市场逐渐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经济增长开始乏力,更为先进的技术在这一阶段得到孕育。
经过统计计算,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康波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融合形成“三周期嵌套理论”(详见经济周期篇),认为一个康波周期大约包含6个朱格拉中周期,一个朱格拉中周期大约包含3个基钦周期,一个康波周期大约包含18个基钦周期。长周期对中周期有制约作用,中周期的繁荣、萧条程度受到长周期的特定阶段影响。比如处于康波繁荣期的朱格拉周期的扩张幅度比较大,处于康波萧条期的朱格拉周期的扩张幅度就有限。
50到60年,意味着大多数人能赶上一次康波周期,若能清醒地认识康波周期,可能会在周期内活得轻松甚至跨越阶层。但是康波的时间跨度过长,对投资者的具体指导作用不够明显,除非能将整个周期中的中周期、短周期、中危机、小危机等都识别出来,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短期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