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先进的万用表(如 Fluke 287)在伏特模式下可以准确显示频率。高频显示在台式频率计数器中,可以读取 100 GHz 以上的读数。在更高的频率下,通过外差法间接进行测量以对信号进行下变频。使用二极管或类似设备作为混频器,频率计数器可以测量结果,前提是两个频率足够接近。对于最高频率,需要多级外差。
外差法,意味着不止一个频率,也用于一种光学检测方法,其中提取以相位或频率编码的信息。两个光信号在光电二极管或其他检测器中组合。能量响应是线性的,而电磁振幅是二次的。如果原始光频率足够接近,检测器会产生可以进行电子处理的拍频。
1960 年第一台可用激光器建成后,开始进行光学外差检测。光学波段检测与射频外差检测不同,因为光振荡速度太快,无法进行电子测量或处理。因为通过吸收光子的能量来检测光子,所以揭示了幅度而不是电场相位。因此使用光学外差法来降低频谱光带之外的信号。
当然,除了外差法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确定可见光或紫外线范围内的光频率。有几个简单的方法值得一提,它们也是几个 YouTube 视频的主题。也许最直接的方法适用于从激光指示器发射可见光的激光器。
使用 CD 或 DVD 光栅测量激光波长的基本设置。
确定激光指示器的光频率的简单方法是将激光通过衍射光栅发送到平面(例如白板)上。衍射光栅将激光分成三束——一束主光束,一束在两侧——在白板上可见。测量主光束和副光束之间的距离,并知道光栅到白板的距离和光栅脊线之间的距离(即光栅间距),就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这基本上是一个免费的实验,因为光栅通常位于已改变用途的旧 DVD 或 CD 上。通过去除反射层(通常使用胶带)来改变 CD 的用途。通过从背衬上分离反射层(通常使用刀片),然后使用胶带撕下反射层,DVD 可以重新利用。关于改装 CD 和 DVD 的关键注意点是它们的轨道间距:CD 为 1.6 μm,DVD 为 0.74 μm。
当激光通过光栅照射时,白板上的主光束与两侧光束的距离由光栅轨道间距决定。从光栅到主激光光斑的距离和从主光斑到次要光斑之一的距离形成在光栅表面具有衍射角的直角三角形。仔细观察光栅表面,会形成另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由两个光栅开口之间的距离和衍射角表示。主光束和侧光束之间的距离也是激光波长的函数。原因:一束光束必须比另一束传播得更远才能形成侧光斑;附加距离等于一个波长。这种关系产生了等式 sine θ = λ/d,其中 d 是光栅间距。我们可以计算出光斑 x 和白板的衍射角 D,与 tan θ = x/D 的距离。求解 θ 的方程,然后将 θ 的值代入 θ = λ/d 可以求解激光波长 λ。
当激光只涉及一个波长时,这种技术效果很好。以这种方式通过光栅的非相干光源将在主光斑的每一侧产生色带,因为光栅将光波长分开。所以测量所有涉及的距离和角度变得有点笨拙。确定光波长的更简单方法是使用光谱仪。
由几位视频博主设计的用于 PC 光谱仪软件的相机夹具。顶部,这个家伙使用导管连接来固定相机和光学元件。下面是一个用木头建造的相机装置。
尽管光谱仪曾经是昂贵的台式仪器,但用于 PC 的光谱仪软件甚至让业余爱好者也能触手可及。通常的传感器是移除了 IR 滤镜的网络摄像头。坐在相机镜头前的是一个临时 CD 或 DVR 光栅和一个狭缝开口。通常,设置中最复杂的部分在于为网络摄像头、光栅和光学狭缝设计固定装置。这里也有几个 YouTube 视频介绍了所涉及的步骤。
从基于 PC 的光谱仪程序显示。此处使用普通 CFL 的输出校准软件。
来源:电子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