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岁月,恍然已经快十个年头了,在硬件工程师这个岗位做了七八年,从最初的layout到原理图再到部门主管。每一步也是走的艰难。

刚毕业的时候,应聘硬件工程师岗位,但是当时毕业于并不是很好的院校,也是比较受阻的。工资不敢要的很高,工作只要跟硬件相关的就行,这样一个想法。最终被这家公司录取,也是得益于大学期间参加了各种电子竞赛,拿的一些奖项,岗位虽然是硬件工程师,工作的分配是layout。也就慢慢来嘛。从刚开始的时候,分配最简单两层板,pin也就是几十到几百个这样。然后是四层、八层的底板,再到核心板。其中从拉拉线,到叠层设计和高速设计。也是边学边练。虽然是layout,但是其中的学问还是很多的。这样的精力也持续了两年吧。淘汰掉过气的产品,目前公司的板卡基本都是我的署名了。
后来,带我的师傅要准备要离职了,他搞原理图的。然后开始分配原理图给我,最终从边缘的控制板原理图,到底板原理图,再到核心板。就是pin越来越多,原理越来越复杂。其中的关联也越来越多。需要了解的协议也越来越多。不然根本没办法设计电路。多一条线是累赘,少一条线可能就是地狱。这样的持续了一年。带我的师傅就离职了。然后把他的岗位移交给了我。
做部门主管,虽然听着听厉害。其实挺累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从一个闷葫芦硬生生被逼上了话痨。因为要应付不同的人或者说和不同的人沟通。首先是老板,直接对接老板,首先就是心里的压力,然后语言的组织。汇报和提建议也得让老板懂。其次是多家代理商和现货商的销售,什么要说,什么不能说,要获得什么。都要想清楚。还有部门间的沟通,硬件和软件多少年了都是死对头。可想而知的沟通场面。然后就是部门内部工作分配和安排。产品的定义和规划。也就这样的节奏适应后才慢慢缓和和承受的住。
现在三十有三了,也离35岁不远了,有人说35岁是一个人的瓶颈,是人截止的巅峰。在我看来也不能那么绝对吧,虽然有家有孩子,事情忙不完,但是只要不停止学习,也不会那么快到达瓶颈吧。就像硬件layout和原理图设计,一家公司待久了,产品固有了,思维也会固有,或许换个环境或者领域,可能又是另一个收获,瓶颈估计也就突破了。知识是很多的,但是有些没用到,也就遗忘了,所以有了瓶颈的感觉。或者确实硬件没啥搞得了,可以在软件上寻找突破,毕竟软件和硬件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软件开发(比如嵌入式驱动或者FPGA),融汇于硬件,或许能碰触什么样的火花呢
作为技术的爱好者,吸收与接纳,学习和应用,才能不断的突破,不断的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