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富士康郑州厂区计划招募5万人左右,深圳厂区招募约2万人,并在太原、杭州、昆山、淮安等地招聘员工。其中,郑州厂区已获华为订单,预估今年效益比去年略佳。
报道称,鸿海集团将持续在中国大陆招聘员工,并引述招聘平台公告指出,从农历春节初五起,包括贵阳和成都富士康厂区透过直接招募或是推荐人方式招聘作业员,深圳龙华厂区和廊坊厂区从2月11日起开始招募作业员,衡阳厂区从12日起招聘员工。今年开始,富士康也在太原、杭州、昆山、淮安等地持续招聘员工,综合薪资人民币4000元到5000元不等。
被传出因iPhone出货量减少而裁员的富士康,为何突然这么猛烈的来了大逆转?
2月18日,根据台湾媒体报道,富士康在春节后启动了新一轮招工,主要原因是获得了华为手机的订单。
1月下旬富士康就曾发布声明:“为配合集团全球布局及客户业务发展需求,不同园区的员工数量调配为集团常规性动作。2019年首季度集团在大陆部分厂区仍有逾5万人力招募需求。”
富士康此前裁员和如今大幅招聘的事件,其实是智能硬件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缩影。近日集邦咨询就指出,预估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生产总量将落在14.1亿部,较2018年衰退3.3%。若全球需求进一步恶化,不排除衰退幅度将扩大至5%。
IDC中国资深研究经理高鸿翔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他从供应链方面了解,2018年第四季度并未如往常一般成为旺季,造成组装厂商、零部件厂商出现库存积压。在没有后续订单补充的情况下,在年前便有一些组装厂商对内宣告了将假期延长2周左右。
“不止富士康,其他组装厂商以及零部件厂商,都面临着较大的库存和资金压力。这时候对员工进行一定安置,是合理的做法。”高鸿翔向记者指出,预计年后库存开始有所清理,才可能有新的订单,这个前提下,就有了重新招工的诉求。
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消费电子市场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对于产业链的厂商来说,都将面临发展挑战。
华为、小米订单或增加
招工诉求的多寡,与合作品牌厂商的出货量息息相关。作为富士康的核心客户,苹果和华为的表现正好相反。
在手机产品业绩不达预期之后,苹果公司已下定决心调整对硬件业务的依赖程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近期苹果公司正在重组管理层,并重新调整在服务、人工智能、硬件和零售部门的优先度,以期减少对iPhone手机销售的依赖,将公司增长引擎转移到服务和潜在的变革技术方面。
反观华为,据《电子时报》报道,华为宣布将2019年智能手机的年度出货量目标定为2.5亿部,并在2020年挑战3亿部的出货量目标,旨在取代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供应商。
为此,高鸿翔向记者分析,以华为2018年2.06亿台出货量计算,6成由内部设计的出货量约为1.24亿台,其中约3成代工交给富士康,那么富士康的华为订单约在4000万台。“今年预计华为内部设计比例在7成以上,这些会交给7-8家代工厂生产,富士康是其中前2大。所以确实可以从华为的预期销量增长和内部设计比重增加,得知富士康今年可以从华为拿到更多订单。”
另一方面,也有分析指出,随着华为对于高端及高品质产品的越发重视,其与富士康的订单关联也会越来越高。
而苹果的模式,是全部内部设计,再全部外包给组装厂商完成后续制造。“苹果2018年约有2.09亿台出货量,其中7成代工交给富士康,意味着有近1.45亿台纯组装订单。”高鸿翔补充道,但今年预估其出货量会下滑,连带影响到订单也会减少。不过这是从出货量层面预估,由于苹果的代工费用偏高,造成苹果和华为订单对富士康实际营收影响仍会有较大差距。
不止这两家头部厂商,随着手机厂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其相应交给代工厂商研发与制造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
高鸿翔告诉记者,华为之外,今年富士康订单增加的来源可能还将包括小米和夏普,但来自诺基亚(HMD)的订单则会减少。“小米在海外布局过程中,销售量增加就需要当地的组装支持,富士康相应的订单就可能会增加。夏普目前由鸿海集团掌控,因此订单也可能会增加。但由于诺基亚去年业绩亏损,为了降低成本,肯定会寻找成本更低的代工厂商,所以会减少在富士康的订单数。”
富士康的盈利挑战
作为代工大厂,富士康除了厂区员工调动信息之外,还频频传出控制成本的计划。
此前富士康内部流出的一份“备忘录”显示,富士康计划将2019年的开支削减200亿元人民币(约合29亿美元)。同时,今年iPhone业务将削减60亿元人民币开支,并计划裁掉约10%的非技术员工,因为在过去的12个月中,富士康的开支约为2060亿元新台币(约合67亿美元)。
对于是否削减未来开支,富士康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集团经营策略,富士康会定期对集团全球运营状况进行检视,以确保能够更好配合集团运营、客户需求以及核心技术研发等环节,并契合集团业务发展需求。
乍一看,是苹果的缩减让富士康深受打击,但是iPhone业务60亿元的开支削减还不到200亿元的三分之一。
尽管苹果是富士康最大客户,但富士康从来不是单线作战,它的产品除了芯片、手机外,覆盖了电脑、游戏机、电视等大多数电子产品。例如惠普、索尼、思科、戴尔等公司的产品销量变化同样会影响到富士康的产线。
而在当下电子消费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供应链上的“富士康们”都承受着盈利的压力。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富士康截至9月底的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48.8亿新台币(约合8亿美元),同比增长18.3%,低于市场的预期;A股上市的工业富联2018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4.2%,净利率为3.2%,较上一季度均下降了0.2%,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97.56亿元,同比仅增长2.69%。
面对代工产业低利润、低毛利率的难题,富士康早早地就从C端和B端两条线路进行变革。C端的夏普、诺基亚等品牌都处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中,围绕屏幕的5G、8K商业应用还需要时日。
工业富联则从工业互联网着手,来带动B端代工业务的升级,工业富联副董事长李杰曾对媒体表示,富士康以前靠“蛋黄”(产品)来赚钱,工业富联是“蛋黄+蛋白”两边都赚。
换言之,富士康要通过产品和服务两方面创收。据记者了解,富士康现在首先集中在公司内部进行智能化升级,目前已经在深圳、成都、郑州、太原等地运行了7座试点关灯工厂,包括了精密机构件加工工厂,精密刀具加工工厂,精密组装、测试及包装工厂等。但是目前国内的工业互联网还在起步阶段,硬件智能化、软件融合都存在挑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